据今年上半年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部门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25000多家公立医院,总共建筑面积将近四亿平方米。医院工作人员将近474.2万人,其中公勤人员约48.3万人。在国家卫生计生委部署(管)的44家医院当中,总建筑面积月730万平米,总运营成本1054.69亿元,其中后勤运营成本将近27个亿,后勤占总运营成本2.56%。后勤类支出年均费用每平米约365元。
目前,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越来越重视成本控制,越来越重视医院后勤部门的服务月管理,因此,医院后勤部门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快步跟上医院改革的步伐,为医院的发展和建设助力加瓦,是我们每位从事医院后勤服务管理者的责任!笔者建议应从专业化、精细化、产业化、智能化入手。
(一)提升专业化水准
专业化就是指一个普通的职业群体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 。
医院后勤部门如同临床科室一样,同样具有自身的专业性,按照功能系统分为水、电、气、暖等供应保障系统。医院后勤服务管理的主要成本支出由两大项组成,包括人力成本和设备设施维护成本。
据测算, 一家医院的工程维修人员每天在现场直接维护的时间只占八小时的32.7%,其余的时间按每天八小时算,路途、待遇、领取任务却占了四分之一。这样的效率和现代医院管理是不相匹配的。
而现在大部分医院设备后勤维护现状不理想,“看摊守门”现象严重,设备运行故障率比较高,报修频繁,有效利用率较低,人力技术投入明显不足。比如:各医院中控室按照国家GB标准进行设计兴建的,将近有40余项GB标准来支撑中控室的核心技术,主要包括紧急广播系统、楼宇对讲系统、门禁系统、气体消防系统、视频监控系统、数字巡更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周界报警系统、电梯五方报警系统、钥匙集中管理系统、远程火灾报警通信系统、自动火灾报警系统、消防广播通信系统、消防泵房、防排烟通风系统、疏散照明系统、自动灭火系统等。但是医院中控室建成投入使用后,在实际工作中,在中控室的值守人员往往是各单位的临时人员或者外包单位的保安人员,无法真正承担起中控室人防、物防和技防的“三防”联动任务。
医院后勤系统的主要设备包括强电系统、电梯系统、空调系统、给排水系统、医用气体系统、特种设备检测、综合维修系统、弱电系统、安防系统、消防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系统。其中,楼宇自控系统(BAS),是指能够自动控制建筑物内的机电设备,其三大功能包括自动控制、监视、测量。建筑设备的管理对象主要是电气设备、空调设备、卫生设备,通过正确掌握建筑设备的运转状态、事故状态、能耗、负荷的变动等,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同时节省能源。根据日本电气学会技术报告:使用IT技术与不使用的效果相比,可减少维保人员30%,节约能源25%。电气消耗占总能耗的70%~90%;空调设备占电器能源消耗的60%以上
医院建筑中的楼宇自控系统(BAS)重点任务是完成自动监控、监视和测量。但在实际工作中并不理想。据统计,我国家医院建筑中的BAS系统使用状况是,处于瘫痪和停用占45%,正常运行的占30%,部分瘫痪的占20%。在正常运行当中,有保养的只占76%。上述数据说明设备运行效率低下、一线维修人员技术力量跟不上设备使用的实际需求,设备设施运行维护投入过大,浪费明显。
在医院后勤设备设施运行维护工作中,大约有一半的安全事故都来自于设备故障。而这些设备故障的主因在哪里呢?
1、灰尘清理不及时。日本工厂机械协会调查发现,53%发热设备故障可以归因于灰尘、污染或螺栓松动。
2、设备螺丝的松动。60%设备故障都与螺丝问题有关,如果在这方面进行及时处理就会大为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和维修成本。
3、设备润滑不够及时。如果润滑的及时有效,就可以大大降低5%维修成本。
4、发现了设备故障因素,更换的不及时,延误了设备故障清除的最佳时机。
综上所述,设备故障的主要因素:灰尘、松动、磨合、损耗。如果把这些关键点控制住,通过清洁、紧固、润滑和更换等举措,就可以大大的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设备的维修成本,真正提升医院后勤服务管理的专业化水准。这种专业化的体现,是人员技术和设备技术的有机结合。
从桑德霍尔姆质量成本分布图可以看出,内部故障成本包括报废
、返修、返工、停工导致的成本 或损失。外部故障成本约占总质量成本的24.8%,就是说,故障将引起额外的外部成本增加,包括顾客投诉损失、运输损失等。“每花在预防成本上1美元,可以在故障和鉴定成本上节省10美元。”是一条重要的质量成本规律。上述内容告诉我们,主动维护和被动维修的成本关系是 1:10的比例。
从Bathtub curve 失效率曲线中可以看出任何设备设施都是有生命周期的,这个周期包括初始故障期、偶发故障期、严重故障期三方面,根据这一规律,如何通过主动维修,来缩小初始故障期、延长偶发故障期、阻断严重故障期,这是日常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二)提高精细化水平
精细化是对管理服务事项分解量化,实施具体、准确、快捷的管控,使每个问题得以解决;按照标准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形成文件,加以实施和保持,并持续改进通过满足顾客要求,提高顾客满意度,并能够超过顾客的预期。
精细化就是以精确、细致、深入、规范为特征的全面管理模式,就是做精、做优、准确准时、做细、管细、认真执行、良好的控制。就是要把复杂化的事情简单化,把简单的事情流程化,把流程化的事情定量化,把定量化的事情信息化。
医院后勤精细化在事、物、人、财、时间方面要进行全面统筹。做每一件事情要考虑到它的安全性,要有它的标准,最后要进行量化的统计。精细的程度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精细化的过程是要强调过程管理,就是要控制缺陷。控制缺陷的过程就是要强调各就各位、各干各事、各考各评、各拿各钱。
根据医院后勤服务管理的特点,把后勤人员分成三种类型即管理型、技术型、服务型。管理型主要是针对于复合型人才,通过对时间、事项、设备、人力、空间、费用进行多元化统筹;技术型主要是指在后勤一线的技术人员,主要从事设备设施运行维护工作的人员;服务型主要是指从事医院后勤服务性为主的工作,如保洁、保安、车管、配送、绿化、餐饮等项目,通过技能培训,来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
(三)形成产业化发展模式
医院后勤服务管理在保障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如何有效的控制成本,使之其有效运行,这需要医院决策者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产业化就是将服务产业技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为实施效益为目标,依靠专业服务和质量管理形成系列化和品牌化的经营方式和组织方式。
现代医院医学发展很重要的模式就是产业化。无论是腹腔镜技术的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设备的使用等,只要有患者就会有医生,有医生就会有设备,有设备就会有技术,有技术就会有厂家,这些需求链条通过市场调节,形成以患者需求为导向的产业链条,不断满足现代医学的发展需要。
如:香港地区约有七百多万人口,香港医管局全面统筹香港地区公立医院,统一调配整个资源配置,有完整的专业社会化保障体系。是比较完整的医院后勤保障实际需求与社会专业化服务供给有机结合的产业链。
医院后勤服务产业化实际上是医院自身与专业机构有机的结合。现代医院要想发展壮大,完全自己承担所有后勤保障任务是不可能的,一定会需要社会上专业服务机构。但是目前,我国后勤服务专业机构规模还不大,专业水准还不高,还不能与现代化医院发展相匹配。
(四)搭建智能化发展平台
智能化是指由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汇集而成的针对某一个方面的应用。智能医院通常由通信自动化(CA)、办公自动化(OA)和楼宇自动化(BA)组成,并将这三大功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系统的集成。
智能医院的弱电系统包括: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数字化医院、医院视讯系统、远程会诊系统、呼叫系统、屏幕显示系统、有线及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公共广播系统、闭路监控及防盗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楼宇自控系统等。如何将这些智能医院弱电系统中各个子系统通过现代的IT网络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实现互联互通,搭建一个医院后勤设备设施监控系统智能一体化平台,用于数据采集、系统分析、报表生成、设备设施运行检测、设备设施异常情况预警等多项功能,维修人员通过手机APP设备终端扫描,知晓本设备的运行情况,通过微信传送设备运行和维护信息。如,医院布草洗涤智能化德手段之一是在每件布草嵌入RFID电子标签,跟踪生命周期,在使用流通环节中,通过射频采集系统自动记录每件布草使用状况。
总之,医院后勤的发展趋势就要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创新手段,有效的组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资源,通过安全高效的管理手段达到既定的目标,使服务对象达到满意的过程,通过专业化、精细化、产业化、智能化得以实现。
筑医台编辑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