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支付标准出台在即 药品价格继续下降将成趋势
医保药品支付标准制定规则正在酝酿中,或将在今年12月底同新版医保药品目录一起出台。据了解,不同于过往的按比例报销方式,未来医保支付标准将使医疗机构更有动力主动压低药品价格,这一政策一方面可以逐步缓解医保基金的支付压力,另一方面也将对多数药品价格构成巨大影响。

◆7名涉嫌走私翻新医疗器械者被批捕 高价卖给多地医院
经查,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分别于2014年至2016年以虚报价格、伪造报关材料等方式,将在境外购买的翻新旧医疗器械,冒充全新医疗器械进行申报,骗取检验检疫部门《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和海关《进口货物报关单》。上述翻新医疗器械进入我国境内后,被高价卖给河北、海南、山东多地多家医院用于医疗诊断,对公众的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危害。2016年11月10日,海关总署缉私局统一指挥北京等11省市的海关缉私局,共同开展打击走私翻新医疗设备的专项打击活动,抓获犯罪嫌疑人32名,起获翻新医疗设备400余套,案值约3.8亿人民币。

◆“医院亏损”不该成为医改的障碍
多家大型医院出现因医改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等原因陷入亏损。但是作为医改中的一大关键点,“药品加成”的取消势在必行,也是消除患者“看病贵”的必经之路。医改一旦触及到这一核心,必然牵动多方面的利益,有医疗机构因为营收出现波动而有所顾虑乃至抵触,也在情理之中。但是,这不应该成为改革推进的阻力,更不应该因为医院“喊亏”而有所动摇。总而言之,遇到问题需要及时解决,既不能视患者的负担于不顾,也不能让医院以亏损为代价全盘买单,双方的利益不可偏废。如何找准平衡,稳定推进工作,应该是主管部门需要思考的重点所在。

◆一个公立医院的改制“样板” 十年被卖2次
鄂州第二医院改制前是一所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教学于一体的非营利性、综合性二级甲类医院。2003年,鄂州市第二医院以5000万元被整体转让,卖给了浙江私人老板(浙江尼尔迈特集团),尔后鄂州二医院变成了一家私有营利性医院,收购十多年后,今年鄂州二院再次被转卖,被济民制药收购。公立医院的收购,牵涉到多方利益,往往遭到全体医务人员的抵制。主要是因为公立医院民营化之后,原有的人员也一并与事业编制脱钩,体制内的福利顷刻流失。说到底,“卖医院”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新医改,公立医院去行政化的不断推进,如果并购能推动公立医院改革,这无疑将是明智之举。

◆深圳18家医院构建心梗地图 急救过程不再“单打独斗”
今天深圳市卫计委发布全市“急性心梗救治地图”,首批18家定点医院围绕深圳市急性心梗救治质控中心,构成全市急性心梗定点救治网络。依据“心梗地图”,120救护车将能精准地把患者送到定点医院接受快速、有效的救治,质控中心也能通过网络系统及时进行远程会诊、指挥各单位协同作战,避免“单打独斗”耽误病情。“心梗急救地图”有着完善的救护车、医院、质控中心之间的信息化传输体系。此系统将有效地支撑了整个急救过程,提高了救治的效率,实现了各定点救治医院专家与抢救现场医护人员的远程会诊、协同救治,共同为患者的急诊救治赢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