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假期刚刚过去,就在很多人的怨声载道中又开始了上班,觉察不到一点特殊的迹象。然而,山东莱钢医院的李宝华医生却再也穿不上那件属于他的白大褂……

李宝华
今年的国庆节假期对于医护人员而言,注定是一个悲伤的节日。短短七天里,有医生被语言威胁,有医生被醉酒男子打伤,也有医生被砍倒在血泊中。10月3日上午,山东莱钢医院发生一起恶性伤医事件,儿科医生李宝华被患者家属砍成重伤,身中27刀,经抢救无效离世。他的离世在长长的暴力伤医名单上,又泼洒上了一缕刺目的血红。

在东方,中国古代有一句 “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名言流传千古,激励着无数的贤人志士,投身到了为民众的身体健康谋福祉的事业中去,也成就了一位又一位医圣。然而在中国,随着医改的不断推进,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却愈演愈烈,不断加剧。本文将带你了解国外的医患关系是如何处理的?

美国
医生要学和病人聊天

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碑上镌刻着一句医学界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安慰,总是去帮助。”很多国外医院正是抱着这样的理念,在点滴中多了些人情味,让医患关系更和谐。

约翰·霍普金斯医院

国内医生医术精湛,但在国内医院看病时总有种“快餐化”的感觉。在美国医院更多的是耐心与体贴。在美国,医生们都要接受医学人文教育。

医学人文教育包括宗教、法律、历史、人类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其中,80%以上的美国医学院在学生刚入学期间就设有医患沟通课,把医患沟通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学生需要了解基本的沟通方式,通过良性互动解决患者在心理上的困扰,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医生为了缓解紧张的气氛,可以从患者感兴趣的话题谈起,慢慢打破沉闷的气氛,让患者对医生产生亲近感。例如,聊聊体育、音乐或是患者自己的故事。

医生在问诊的过程中,搭建起了良好的沟通平台,在获取病患反馈的同时,与患者充分交流,与他们打成一片。耐心听,允许患者提出疑惑,理解他们的困难,让患者不仅在身体上得到治愈,在心理上也得到慰藉,觉得看病、住院不是个“苦差事”。

医学生毕业进入医院后,医院会定期组织讨论会。医生们从各自负责的患者中找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分享经验与教训,从而避免矛盾。医生不仅要关注疾病本身,还要关注患者的情感和感受。

澳大利亚
有专人安抚家属

澳大利亚医院里流行着一句话:“病人永远是第一位的”。医院本着先就医,后付费的原则,不论富豪还是普通人都一视同仁。与此同时,澳大利亚的不少医院专设“人文关怀科”,为那些束手无策、精神几近崩溃的重病患者的家属提供帮助。

澳大利亚昆士兰Lady Cilento儿童医院

澳大利亚医院的重症病房旁设有家属休息室,直通病房,这让那些重症病患的家属有了一处放松精神和稍事休息的地方。重症病房里除了医生、护士监控外,还有社工全天帮忙。社工的主要职责是向病人家属提供从精神到物质上的帮助。他们在病人、家属和医护人员之间传递信息,及时为家属介绍病人的最新病情以及各种急救仪器的功能,他们还为家属安排食宿,甚至帮助安排后事。

一位在重症病房工作的医生说,当他父亲被推进重症病房后,他作为家属顿时明白,医务工作者提供的信息和安慰是多么重要,每一个微小的进展都让他如释重负。

德国
处处充满温暖

有事找医生。”在德国,医院不仅提供医疗服务,还为患者解决各种生活难题,让医院处处充满温暖。

德国海德堡大学附属医院

德国医院还千方百计地满足住院病人的需求。医院特设专门的部门解决来自不同国家患者的语言、生活习惯等问题,比如配餐上有素食、穆斯林餐等多种选择。医院里还设有理发店,可为患者编织假发。一位医院理发师告诉记者,肿瘤病人化疗后会慢慢脱发,他们为此感到恐惧,甚至拒绝接受治疗。医院理发师为了让患者们重塑信心,帮他们量身定做漂亮的假发,并定期为其护理假发,这对患者接受治疗起到了积极作用。

此外,有些患者因为术后截肢,无法直面生活,怕别人取笑。医院的专业部门还可以为患者提供假肢,以及心理疏导等服务,让患者体会到无微不至的关怀。

人性化的关怀,让医院摘掉了冷漠的帽子。难怪,德国患者出院后,会常常与医生联系,平时有什么问题,还会写信或直接与医生联系,让医生出谋划策,甚至结婚也会邀请医生出席。

加拿大
病床可以自己布置

在加拿大说病床是“私密空间”并不过分,因为病床周围有幔帘,能完全闭合,闭合后便是独立空间;病床可电动升降,搭配有同样能升降的活动桌子,很方便就能变成一个写字台或餐桌。病人可将亲人的照片或玩偶等私人物品放在床上,也可以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看书、学习,非常方便,感觉像在家一样。

加拿大多伦多综合医院

国内病房之所以让人感觉不舒适,很大原因是“闲杂人等”过多,如陪护的家属、护工等,在加拿大这是绝对看不到的。加拿大医院住院部为了给患者提供一个清静的空间,规定“闲人免进”,家属必须获得“通行证”才能入内,且一般只能停留约半个小时。医院饮食也很周到,一日三餐都事先列好菜单,有特殊需要的患者还可提出要求。

由于加拿大是多元文化社会,许多患者母语各异,医院会尽量为患者安排知晓该语种的医护人员。

日本
人性化的医疗环境与服务

医院的门诊大厅、走廊、诊室过道的墙壁上挂有各种风景画和书法。每个路口,从地面、墙壁到天花板都非常注重路标指示的立体性和连续性,各个方向用不同颜色标志出不同科室的指示箭头和路牌,轻松引导患者找到要去的地方。

日本龟田医疗中心

门诊大厅、急诊室门口和楼梯旁、电梯口等公共场所,整齐地摆放着床式的推车、轮椅、行李车、小孩车、塑料袋、纸巾等供患者在就医过程中随时取用。医院内道路结构采用无障碍设计。各种推车和轮椅都能方便和平稳地到达医院的每一个地方,保证患者运送的快捷和便利,减轻运送过程中的震动可能对患者造成的不利影响。

医务人员像对待自己家人一样,真诚地尊重和同情患者。他们对患者都礼貌地用尊称,从不用床号称呼患者,都称呼为某某先生、某某女士,并始终保持微笑。注意尊重患者的权利,保护患者隐私。无论是医生的办公室内的病人名单还是病房的病床床头卡,都只注明患者的名字而不是患者的病名。医院给每位患者建立独一无二的信息编码。病人从入院起,手腕上都带有“病人标志带”,上面记录着所有与患者有关的信息,医务人员用随身的便携笔记本电脑就可以对其内容进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