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大家的朋友圈被一组北京医院挂号费涨价新闻刷屏……(12月14日《新快报》)

从医改方面来说,挂号费涨价本身属于医改的内容之一,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医疗服务的价格,让医生获得职业尊严和职业价值。众所周知,由于低廉的挂号费根本无法让医生从医疗服务中获得合理回报,长期以来,导致“以药养医”成为医院解决资金缺口、医生获取回报的依赖性手段,极大扭曲了医疗服务价值。实际上,在全国部分城市试点医疗改革过程中,挂号费涨价、提高诊疗费等措施已经开始施行,因此北京这几家医院的挂号费上涨并不算出格之举。

人们之所以对挂号费上涨表示出恐慌,主要还是因为医疗服务价格上涨的同时,药费却没有降低,这无疑将进一步提高人们的就医成本,而且给人“重复养医”的嫌疑。前段时间成都一名医生在网上晒出自己价值过万元的羽绒服,遭遇了舆论质疑,其实体现的也就是大多数人在“看病贵”面前对医务人员有可能“以药养医”换取高额收入的怀疑和不满情绪。

要消弭这些怀疑和不满情绪,显然不是哪个医生光明正大公开自己的收入和财产就能够解决的,还是必须得靠医疗改革的到位实施来弥补。就拿挂号费涨价来说,由于目前专家号挂号费标准过低,导致不少患者动不动就选择挂专家号,而普通号资源却大量闲置,造成资源浪费,挂号费上涨实际上就符合了医疗改革所要求的“一减二调一补”,同时还可以发挥价格杠杆作用,减少挂专家号的人数,缓解一号难求的拥挤现状。但是,挂号费上涨不能成为药品“零加成”改革实施后医院为了弥补收入的变相获利,否则只会在加重民众看病难的基础上引发更大的医患矛盾。

另外,既然挂号费等医疗服务的价格已经在提高,那么药价也必须紧跟其后降下来。降低药价也是医疗改革的郑重承诺,尤其是我国医疗资源本身分布不均,好的医疗资源基本都集中在大城市,看重大疾病时不少患者千里迢迢跑来,已经付出了相当大的经济成本,医疗服务价格提升医药费却不降低的话,一般的老百姓根本吃不消。

医疗改革无疑需要兼顾医务工作者与患者,一方面要提高医务工作者的技术性收入,让其获得尊严,另一方面也要减轻患者就医压力,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这就需要医疗改革真正落地,取得多方平衡,不能成为“美好的骗局”。 本报评论员  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