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城市中,根据需求需要建设大型养老院,占地面积大,而城市中心区的地段土地稀缺,没有条件,也没有环境,不可能建设大型养老院,所以一般都设置在郊区,或城市的边缘。这样设置对养老院的环境是一个很大的提升,周围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噪声较少,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现存的问题
老年人脱离了原来熟悉的环境,容易使老人产生孤独感,同时亲人探望也变得不方便。将各种规模的养老院表现在地图上分析养老院的城市环境,以天津、北京为例,可以发现中大型养老院一般都位于城市最外沿。由于距离市中心区较远,子女探亲不方便,老人的孤独感会越来越来深,不利于老人的健康生活。通过分析总结,发现原因有:
1、经济
由于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国家经济水平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造成社会福利也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政府如在城市中心建立一个大型养老院对政府的财政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同时这样的养老院老人入住费用必然要相应加大,所以这一做法在现今社会的可行性不高。
2、土地
我国城市化飞速发展,农村人口涌向城市,造成城市用地非常紧张,城市中心区甚至寸土寸金,城市土地使用压力加大。我国建筑规范规定老年人居住建筑在市区的建筑密度不宜大于这样建立大型养老院就需要更为大量的土地,在土地资源如此稀少的城市里是不太可行的。
二、可行的解决方法
从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来考虑养老院在城市中的选址,努力使老人保持他们的几十年的生活习惯,努力使老年人方便和家人的交流,尽量降低他们的失落感和抑郁感。通过研究国外养老院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发展新型养老模式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新型社区医疗与养老院结合方式
现代居住小区都建立了丰富的社区医疗体系。但是由于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观念的转变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社区医院日常经营时,经常有大量床位空闲,造成资源未充分利用。而老年人正是可能随时需要医疗照顾的人群,利用社区医院空闲的床位,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不仅为医院增加了收入,也为老人提供了便利,他们也不必去较远的养老机构,在自己的小区内也能很安心的养老,子女的探望也相对方便了很多,日常生活也有人照料,是一个可以探讨的方案。
2、家庭养老,化整为零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科技水平的大幅提升,自动化生产线的普及,城巿中产生了大量过剩的劳动力,下岗工人。充分利用资源,用老人的家老养老,不但为过剩劳动力提供了工作机会,也给老年人家庭养老提供了便利。因为家庭养老居住在家中,环境十分熟悉,使老人享受到家庭的快乐,家庭的温暖,也为社会节省了大量资源。
家庭养老是社会养老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创新的养老模式,比养老院有一些优势:投资少、成本低、灵活性高、亲切感强、家庭感强、适应性强等。
3、学校与养老院结合
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很好的控制了人口的增长,在社会老龄化进程中,人口出生率也维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在现代飞速发展的教育机构下,不难想象不久的将来人口进一步老龄化的时候,学校的教学资源,将会超过需求量而产生学校过剩的情况。这些过剩的学校资源也为老年人能够在城市市区养老提供了条件。
借鉴一些国外的成功经验,日本的樱花馆就是将幼儿园与老人馆集合在一起,不仅促进了老人的发展,也促进了儿童的发展,比较成功的结合了老人与儿童的特点。南京的一些中学也将学校周围的空巢老人引入学校,安排他们在学校就餐,受到老人的好评,不仅可以照顾老人,还使老人有机会和孩子在一起,使老人心里上,心态上有一种年轻活力,更丰富了他们的精神生活。
▽ 乌镇雅园的老年大学
▽ 燕达国际养老院
目前,国内养老社区内已有实践成功的案例,养老院中包括有老年大学、医疗机构、可租可售的公寓,这些大大提高了养老服务品质,比较知名的案例有乌镇雅园、北京燕达养老院等等。
筑医台资讯编辑出品
延伸阅读:
案例丨日本横滨太阳城养老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