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卫生政策与技术评估研究网络启动会在京开幕,这一网络可谓是中国版的NICE工作模式。“我们和英国NICE国际部做了近七年的临床路径与支付方式改革同步推进的试点工作,利用卫生技术评估手段,优化临床路径,并基于临床路径进行医疗费用估算,探索支付方式改革,一直想打造NICE样的中国工作模式。”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政策与技术评估室主任赵琨介绍,该网络主要为医疗卫生决策服务,使智库资源在宏观微观多层面发挥作用。

在英国医疗系统中,NICE(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Excellence 国家卫生与服务优化研究院)可谓至关重要。作为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 英国的公立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为NHS开发技术指南、质量标准,并提供决策支持服务和人员培训服务。

与英国的NICE相比,我国卫生政策与技术评估研究网络也有自己的中国特色。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展研究中心傅卫副主任表示:“该网络不仅借鉴了国际上包括瑞典、德国等其他国家的经验,而是把政策的评价和技术的评估两部分综合到一起为决策提供服务与咨询。

中国版的NICE工作模式将会如何工作?与会专家从多角度给出了解读和建议。

在政策评价上,国家卫生计生委体制改革司司长梁万年认为,做好政策评价需要达成几个共识。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共识是理念的共识,“在终级评价时,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来看,是不是针对老百姓的看病就医问题,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不是得到了有效的缓解,这可能是最重要的评价结果。”

其次,具体评估哪一块也很重要。是看评价环里的投入产出还是投入结果?最终的效应是漫长的过程,落脚点在哪一点值得关注。再次,政策有综合性的政策,有大的政策,也有某一个具体的政策。评价大的综合性政策时要考虑所选地区的代表性,做具体政策评价时要考虑其外推价值。

在技术评估方面,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做了深入解读。她介绍,目前,临床医疗技术管理的国际经验和国内管理政策主要有四种:行政规划和干预、对于医疗技术的评估、通过专科医生培训制度、通过保险制度。NICE就是通过技术评估为NHS的买单提供技术支撑。

在我国,医疗技术应用管理经历了从准入管理逐步迈向全面监管的过程。“它是整体的系统化工程。”郭燕红指出,应该从临床前新技术的研究、到临床应用的评估、一直到后期如何改进或者退出的评估,或者纳入费用支付。

具体到卫生政策与技术评估研究网络的工作,赵琨介绍,2017年将主要集中于术梳理15类在中国目前不能开展的医疗技术。国务院取消了第三类医疗技术临床准入审批,因为行业特殊性,对那些安全性和有效性不确定的技术实行负面清单管理,对负面清单外的临床技术实行事中事后监管。因此,需要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与管理做深入的研究,“未来医疗技术准入的管理和实施操作路径是什么,希望把我们目前的太多的理论研究,转化为实践操作。”

此外,卫计委科教司将着眼于适宜技术的推广,科教司处长王锦倩介绍,工作将集中于什么是适宜技术、适宜技术怎么体现和可及、适宜技术要不要分级分类等方面。

最后,现在医院管理制度以及综合监管制度也是发力点。卫计委体改司朱葛介绍,宏观层面,从大健康层面总结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制度,以及中国成功的医改的规律和路径;微观层面则为医改究竟如何做,路径如何实施,具体的制定和规则以及哪些部门去进行监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