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政策与技术评估研究网络启动
日前,中国卫生政策与技术评估研究网络启动会在京开幕,这一网络可谓是中国版的NICE工作模式。“我们和英国NICE国际部做了近七年的临床路径与支付方式改革同步推进的试点工作,利用卫生技术评估手段,优化临床路径,并基于临床路径进行医疗费用估算,探索支付方式改革,一直想打造NICE样的中国工作模式。”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政策与技术评估室主任赵琨介绍,该网络主要为医疗卫生决策服务,使智库资源在宏观微观多层面发挥作用。
◆2016年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名单出炉
国家教育部教技司对2016年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进行了公示,根据初评、现场考察和综合评议的成绩,经研究,生命领域156个参评实验室中,细胞增殖与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等26个实验室评估结果为优秀;抗炎免疫药物(安徽医科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安徽农业大学)等116个实验室评估结果为良好;其余实验室未通过定期评估。
◆京津冀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局长徐熙向媒体公布利好消息:今年年底,居住在燕郊、在北京参保的人员可实现刷卡就医、直接结算。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保整合的工作正在开展,2017年年底实现统一持卡就医。此外,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还单独制定了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将绩效工资总量上浮20%。
◆国家卫计委出招 不让“建档难”变成“老大难”
国家卫计委妇幼司副司长宋莉表示建档难的问题,要靠“扩增床位、分级建档和联合互动”来解决,而降低剖腹产率,将作为考核地方卫生计生部门的目标管理。通过实施分级建档制度,“建立孕产妇建档服务中心,合理分流和引导孕妇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选择建档机构”。此外,鼓励各地组建妇幼健康服务联合体,通过远程会诊、对口支援等多种方式,促进优质妇幼健康服务资源下沉,加快区域间服务能力的均衡发展。
◆中国取得世界疑难疾病蜱虫病治疗研究重大成果
“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蜱虫叮咬导致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研究取得重大成果,患者死亡率由30%以上降到8%,治疗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据悉,蜱虫叮咬可传染多种致命疾病,2009年在河南信阳发现并命名蜱虫携带的“新型布尼亚病毒”,可导致“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急、病情凶险、病程短,治疗不及时两周内可致死,死亡率高达30%以上,属世界疑难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