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美国人看病,很多国人会说:简单,没钱看公立医院,服务比较差等待时间长;有钱人相反,看私立医院,又快又好就是比较贵。

这可以算是对美国社会最大的曲解,应该不用加“之一”。笔者上星期文章已经说过,美国社会一向相信甚至有些迷信私营企业私营经济,整个医疗系统的基础就是私有。简单地说大部分医院是私有、保险公司是私有、医疗保险大多数情况下是私人自己通过工作单位买的,有钱没钱都大多数看私有医院。

美国仅有不到1/5的医院是公有的。更重要的是,不论公私有都是收费的。美国没有物价局,一个疗法到底要收多少钱由各个医院自定。更具体地说,如果病人没保险,价格由医院说了算,但病人可以哭穷砍价要求打折;如果病人有保险,价格一般由医院和保险公司共同商定,如果嫌自付太高,病人拿到账单后还是可以考虑砍价,能否成功看运气。因此,相同疗法的价格差别是可以很大的,但这个差别和医院是否公立无关。其实,前几年《时代》周刊出了一篇医疗的长篇报道,里边收费最离谱的恰恰是公立医院。也没有什么证据证明公立医院等待时间更长。可以这么说,公私立、收费高低、等待时间长短这六个关键词你可以自由配对得到八个组合,都能找到对应的医院。

为什么大家不去看物美价廉的医院呢?那些又贵又差的医院怎么还有生意?很多时候病人不见得有选择。好的医院可能在很远的地方,长途跋涉划不来;更重要的是,自己买的医疗保险很可能有指定医院,你去其它医院保险可能会拒付或者自付比例变大,这时候那个对别人便宜的医院对你反而是贵了。

看病到底要等多久啊?是不是和网上流传一样等到了病也好了?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说美国人是怎么看病的。大部分美国人是有医疗保险的,对于有保险的人,首先要做的是找一个初级保健医生,一般是家庭科内科和儿科医生。不论目前有病没病,你要和该医生预约见面做个检查。第一次见面建立病患关系经常要等很久,有研究表明几个月是非常正常的,笔者自己碰到过两次需要等一年,立即换人换成“仅为”一个月的。

为什么第一次见面要等这么久?医生的大部分工作时间是留给老病人的,很多一天就仅有一两个空档留给新病人。如果碰到一名门庭若市的名医,这个等待时间短不了。但是初次见面后,你也升级为老病人,等待时间会大大缩短。当天看到医生也很有可能,大不了等一两天,再长就有点不正常了。其实医生一般是看重老病人的,向接电话人员强调病情重很可能也能夹塞进去看到医生,这也是通常做法。

初级保健医生一般在诊所工作,诊所周末一般不开门。那么如果周末生病是不是就一定得至少等到星期一呢?不是。有一种机构叫紧急护理,那里一般一星期七天都开门。紧急护理不用预约随到随看基本不会排长队,基本有保证当天看到医生,收费也比较合理,但处理不了多大的病。如果问题严重危及生命,那就只好去急诊了。美国急诊对病人来者不拒,先看病再算账,但价格极其昂贵,非紧急状况不要随便去。如果一个人还没有初级保健医生或该医生实在忙不过来无法按时看病,也可以考虑去紧急护理。

因此如果一个人说在美国感冒看医生要等个十天半个月的,那只能说这个人不会看病不懂得美国医疗系统的运作方式。

看专科医生也差不多是这个规矩,但初次见面可能要等更久。需要说明的是,专科医生不是国内的专家。只要不是家庭科内科或者儿科医生就是专科医生,比如随便一个内分泌医生就是专科医生,和他在行内的地位和医术没有半点关系。大部分医生是初级保健医生,专科医生很少,具体到如果一个地方一个科就很可能只有一名甚至没有,看病要排很久很正常。好在大部分人生的病是小病,初级保健医生就可以处理;专科医生要处理的以慢性病居多,慢一点问题不是非常大。

当然这么说有人可能要不开心,有的人就是希望立即能看到病并且最好药到病除。但就目前的资源配给,很难做到。要多快好省看病就得往医疗方面加大投入。

从总体上说,中美两国医疗各有千秋也都有很多问题。美国医疗太贵(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至少贵一倍)但效果比中国好,有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国内存在如此之多对美国医疗制度的误解,然后有人还建议根据这个误解的“美国”来进行改革,实在是荒谬,令人扼腕叹息。

筑医台编辑出品,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