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第九届健康中国论坛暨人民健康全媒体服务平台上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原卫生部部长高强出席此次会议并致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一定要继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建机制为重点,围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力争在基础性、关键性、标志性政策上取得新突破,努力在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等项制度建设上取得突破。我认为,推进分级医疗制度建设,关键在于政府坚持以基层为重点,遏制或扭转优质资源过于向大城市、大医院集中的倾向,采取各种方式调整医疗资源配置、促进优质医疗技术和医护人才向基层转移,增强基层的健康管理能力,提高基层的疾病防治水平。当前最有效的办法是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公共医疗卫生资源,促进各类公立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大融合,构建不同形式的医疗卫生服务联合体,以资源共享、人才共享、利益共享为纽带,将大医院的技术传到基层、使大医院的医生定期轮流到基层服务。
建设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核心
(一)完善医院补偿机制,落实政府投入政策,加强对医疗行为、医疗费用监管,转变公立医院自收自支的创收机制,切实回归公益性;(二)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并规范人员绩效评价考核,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激发医务人员活力。建设全民医保制度,关键是推进城乡基本医保整合,促进地区间衔接,加大财政对城乡居民医保特别是大病医保的投入力度,并通过健全医保支付机制,引导群众合理就医,规范医疗服务行为。
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主要是推进药品生产企业的供给侧改革,促进医药企业的联合、兼并、重组,提高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改变目前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生产能力强、水平低的状况,提高企业创新研发能力,保障低价药、救命药、儿童药的供应。要完善药品流通体系,坚持集中带量采购原则,鼓励跨区域联合采购,遏制药品流通暴利。同时,加强临床用药管理,培养临床药师队伍,规范药品使用监管,推进合理用药。加强综合监管制度建设,就是要完善医药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行业监管,规范医药卫生机构内部审计和社会监督,并坚持信息公开。
推进中西医药协同发展。几千年来,中医药在维护民族繁衍发展和人民健康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百多年来,现代医药传入我国,并蓬勃发展,为保护人民健康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医药与西医药之间,应当是相互融合,而不是相互排斥;应当是各自发挥优势,而不是全面相互竞争;中医药应当逐步实现现代化,西医药也应当借鉴吸收传统医药的合理因素,以推进中医药和西医药协同、融合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药的优势本来是“简、便、验、廉”,而在政府投入不足和市场化趋势的引导下,这种优势变成了劣势,难以维持自身运行和发展,很多中医院大量购进现代医疗设施,引入西医技术和服务方式,出现中医西医化的倾向,令人担忧。我认为,出现这种情况,不是中医药人员缺乏自信,而在于没有针对中医药的特点,采取特殊扶持政策,对中医药的投入不足,对中医药人员的基本薪酬待遇缺乏保障,中医药发展面临的种种困难也未有效解决。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应当恪守初心,发挥“神农尝百草”的精神,积极探索创新,加强对中医药评价体系、标准体系的研究,加强对中医药健康养生文化的研究,加强对中医药攻克重大疾病治疗、康复的研究,加强对中医药扬长避短、以优补劣的研究。政府应当从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和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的高度,制定特殊扶持政策,加强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领导,加大对中医药的投入,支持中医药技术的研究开发,并严格对中医药的监管,使中医药永远立于世界医药之林,并不断发扬光大。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关系到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关系到亿万民众的生活质量与家庭幸福,关系到社会和谐与文明进步,关系到国家发展全局,应当成为国家的基本国策,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只要我们坚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认真学习领会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认真落实政府的责任,切实调动广大医药工作者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积极性,以大健康、大卫生的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推进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完善各项卫生与健康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组织亿万民众投身到健康治理和健康促进的行动中来,中央提出的建设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就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