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卫生计生局表示,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民办医疗机构达到1978所,其中民办医院48所。该局表示,将进一步放宽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积极吸纳港澳台优质医疗资源进入东莞,重点打造一批与省公立医院水平相当的高水平民营医院。

社会办医倒逼公立医院发展

数据统计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民办医疗机构1978所,民办医院48所,分别占全市医疗机构总数的80.44%和全市医院总数的51.61%。全市8所三甲医院中,民办医院占据两席。全市医院编制床位数35166张,其中民办医院编制床位数11282张,占全市总床位数32.08%,超过省政府提出的“到2018年民营医疗机构实际床位达到当地总量的30%以上”的目标。

市卫生计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东莞实现了多元办医,完善了医疗服务。民办医院的存在与发展,既打破了只由政府、集体办医的垄断局面,同时也补充了政府对医疗领域投入的不足,减轻了政府对医疗卫生投入的压力,完善了医疗卫生保障机制。

目前,东莞民办医院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逐步实现了与公立医疗机构错位发展,方便了群众择医、就医。东莞大型民办医院更注重人性化服务,提高了公立医院基本医疗服务以外的专科、特色服务,促进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满足高层次的医疗需求。

上述负责人表示,民办医院的蓬勃发展,也激发了内在活力。根据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东华医院已连续三年在“全国民营医院百强榜”中排名第一。同时,民办医院的健康发展,对公立医院形成倒逼机制,增强了公立医院的危机意识、竞争意识、服务意识,提高了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这种良性竞争机制,为医疗服务体系发展注入活力,既有利于为群众提供方便、优质、多元化的医疗服务,也促进了医疗卫生系统技术和服务水平的提升、进步,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发展,形成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相互促进、相互激励的双赢局面。

将不设床位的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权下放给镇街

为了进一步加快民营医院的发展,东莞将有序开放医疗市场,按照“宽进严管”原则,进一步放宽医疗机构设置审批。社会资本可按照经营目的,自主申办营利性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其类别、数量、规模、距离等不受医疗机构设置规划限制。同时,紧抓CEPA和ECFA实施新机遇,积极吸纳港澳台优质医疗资源进入东莞,促进各种形式和性质的医疗机构相互竞争、共同发展,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上述负责人表示,按照“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协调发展”的行业监管原则,在科目设置、设备许可、专科建设、人才引进、职称评定、科研教学、转诊服务、多点执业、医保定点等方面,社会办医疗机构与政府办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此外,在医院规模扩展、床位增设、技术科目准入、大型医疗设备引进等方面,优先考虑社会办医院的发展需求。

东莞将放宽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申请条件,允许不设床位的医疗机构和一级医院免设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采取与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或其他具备资质的医疗机构合作的形式,减少社会办医疗机构的设置经营成本。将不设床位的医疗机构设置审批权限下放给中心镇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简化审批流程。

此外,东莞还将大力扶持一批基础条件好、有专科特色的社会办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指导社会办医院参加医院等级评审和医疗质量服务评价,引导社会办医院从“量的扩充”向“质的提升”转变,提升医疗品质,强化医疗安全,打造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名优精品。积极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康复、护理、中医、老年病、精神病等类别的医养结合机构,引导社会资本独立举办高水平、上规模、集团化的医疗机构,开拓高端医疗服务领域。重点打造出一批与省公立医院水平相当的高水平民营医院,并引导其向专科化、个性化和高端医疗服务方向发展,引导社会资本在健康服务业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大力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制度,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可及,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

筑医台编辑出品,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