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事业关系民生保障和社会和谐,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国医疗行业一直以来存在着“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也使医疗体制改革备受关注。近年来,国家不断推进社会办医,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从政策环境上为社会办医提供全面可靠的制度保障。

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大

2014年5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办发〔2014〕24号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通知指出以公立医院改革为重点,积极推动社会办医,深入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统筹推进相关领域改革,用中国式办法破解医改这一世界性难题。

2015年6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为了推动社会办医发展,特别提出四大可行措施:进一步放宽准入,拓宽投融资渠道、促进资源流动和共享,优化发展环境。全方位为社会办医提供便利条件。

2016年7月21日,国家卫计委发布《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16-2020年)》,强调严格调控公立医院总体规模和单体规模,规范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加强信息化建设,逐步构建以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为引领,以省级医疗中心为支撑,市、县级医院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公立医院为主体、社会办医为补充,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

从政策层面来看,国家不断加大对社会办医的扶持,拓宽社会办医的准入机制,多方面为社会办医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本文以国家对社会办医的政策扶持为基础,通过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医疗产业融资的实例,更加具象的分析医疗融资的发展趋势与医疗产业的融资渠道。

医疗产业融资渠道现状

我国医疗产业以公立的非营利性医院为主,现行的公立医院有三个主要收入来源:政府的财政补助、医疗服务收入和药品出售收入。政府财政补助占比较小,来自药品出售的收入已经成为医院主要的或仅次于医疗服务的收入来源。

短期内政府对大型医院的投入不会明显增加,医院收入结构中财政补助偏低的状况不会有根本性改变;而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差价将逐渐理顺,以药补医的不合理情况将逐渐减少。医院收入短期内没有显著增加,但是我国医疗资源的稀缺性却要求公立医院快速扩大资本以发展起来。

对于国家政策支持医疗产业投融资,国外也有一些成熟的非营利性医院投融资机制可供参考。在美国,无论是非营利性医院还是股份制医院都可以通过借债的形式进行融资,还可以通过发行免税收入的债券来筹集资金。

日本医院进行资金筹集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医疗报酬债权流动化,是医院把医疗报酬债权转让给专门收购债权的公司,以此来进行资金筹集的方法;医院债券,是通过医院发行债券来借款,可以是公开债券,也可以是私募债券。英国政府积极吸引私立机构投资公共基础建设项目(诸如学校、医院、道路、自来水厂等),私人筹资计划就是其中的一种模式,主要运用于医院,即由私立机构投资建造公立医院,医院建筑物产权在一定期限内归私人投资方所有,在这个期限内医院每年向投资方支付一定的费用,直至期限满后建筑物产权归属医院,类似我国的BOT机制。

我国医疗产业融资渠道

从我国医疗产业现行的融资渠道来看,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1、股权融资

以前公立医院的资本金由国家财政划拨,改革开放初期,实行“拨改贷”的政策,将国家对公立医院的拨款改为对医院的贷款,实行资金的有偿使用,由此造成了医院的资本金不足。而后国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医院投资,才真正实现了医疗机构的产业化,方正集团旗下的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就是由北京大学和方正集团投资兴建的非营利性医院。当前民间资本要求开放医疗市场的呼声越来越高,各方探求公立医院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期望强烈,预计未来医疗市场也将进一步开放。

医疗产业的股权融资与整个医疗体制改革息息相关,但由于非营利性医院不能对股东分红,所以就单个非营利性医院来说,对股权投资者的吸引力较小,目前更多是对营利性医院或者对医疗产业链的整体性投资。

2、债权融资

债权融资除了传统的银行贷款渠道之外,融资租赁是现行比较流行的融资方式。公立医院的融资租赁主要指医疗设备

融资租赁,即在医院确定相应的医疗设备及供应商,并办妥相关医疗设备引进审批手续后,租赁公司根据医院要求购进选定的医疗设备,交付给医院使用,医院在使用期内分期支付一定金额的租金,以此取得设备的使用权和收益权,在租期结束时医院支付较低的设备残值后即可获得设备所有权。融资租赁可解决医院对大型贵重仪器的需求,具有筹资速度快、限制条款少、设备淘汰风险小、到期还本付息压力小等优点。

债券融资作为我国重要的直接融资方式,已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然而医疗产业却很少采用债券融资这种主流模式,究其背后的原因:一是由于目前我国医疗产业以公立医院为主,均为事业单位,受体制所限无法在企业债券市场获得融资;二是企业化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偿债能力较弱,而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大部分规模较小,使得医疗机构发行的债券较难获得投资者的认可。

方正集团的医疗产业体系

方正集团主要涉及的业务有信息技术( IT)、医疗医药、金融和大宗商品贸易业务等。 2011年初,根据集团的远景发展规划,在原有事业群的基础上组建了专业化的四大产业集团,分别负责集团IT、医疗医药、金融产业及大宗商品贸易业务。其中信息技术产业和医疗医药产业作为公司的主营业务板块,是公司投资和发展的主要方向。

医疗医药产业由北大医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北大医疗集团成立于2003年1月,注册资金25亿元,主要从事医药医疗产业投资管理。 2013年5月,方正集团与北京大学医学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学科建设、人才引进、人员培养、学术交流、医疗管理、品牌联合等各个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与北大医学部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今后方正集团旗下医疗医药产业的发展将更加紧密地依托北大医学部。北大医学部的人才资源将能为方正集团医疗医药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障,并为北大医疗集团人才引进、人才培养提供支持。

北大医疗产业集团依托北京大学医学部,通过自建、并购和托管等方式形成医院网络,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横纵两方向的产业链拓展:以医院为中心进行横向产业拓展,为医疗机构提供全方位服务;以病患为中心进行纵向产业延伸,对病患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图1)。

图 1 北大方正医疗产业布局图

北大医疗产业集团通过将自身产业链上的医疗板块、医药板块及其他配套服务组合排布,为各地区树立大型医疗综合体的典范。

方正集团医疗产业债券融资之道方正集团的医疗产业以医院为核心,通过整合制药企业、设备租赁、物流企业,已形成集医院、制药、设备租赁、物流和医疗IT于一体的产业链。同时通过与北大医学部的合作,北大医疗集团拥有了其他社会资本所不具备的雄厚医疗资源支持,是社会资本办医大潮中的佼佼者;方正集团与北大医学部的携手,是继IT产业之后,方正与北大的又一次产学研结合,创建了医疗产学研结合的新模式,以及社会资本办医的典范管理模式。方正集团医疗产业不仅在股权融资方面树立了社会办医的标杆,而且在债券融资方面更是频频出手,成为了债券市场上活跃的发行人。

2005年5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债券市场拉开了快速发展的序幕,方正集团紧抓债券市场的发展机遇,于2005年11月先后发行了两只短期融资券(累计发行30亿元)。此后公司持续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定向工具、企业债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截至2014年4月末,公司在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债券23期,规模达到了380亿元(表1)。其中,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累计注册发行债务融资工具370亿元,占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总额的97.37%,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已成为公司直接融资的主渠道和主板市场。

表 1 方正集团企业债券发行情况表

医疗产业特别是医院建设项目初始投资额大、投资周期长,且医院的土地、房产不可抵押,加之非营利性医院的未来收益受政策影响较大,仅以医院建设项目作为融资主体往往面临较大的政策限制,融资需求很难满足。方正集团以集团为主体,通过发行信用债券融资拓展了方正集团的融资渠道,突破了医疗产业融资难的瓶颈。从2008年开始,方正集团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募集所得的资金,约20%左右的资金用于支持医疗产业板块,支持和补充了方正集团医疗产业发展所急需的资金。

同时,由于债券融资金额大、期限长、资金成本低,与医疗领域的资金需求匹配度高,方正集团用债券发行所募集的资金逐步替换一些期限短、成本高的融资,在解决医院建设类项目长短期资金匹配难题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医疗产业的财务成本。

未来,随着方正集团医疗产业的发展和医院并购战略的进一步推进,资金需求尤其是并购资金和项目建设资金需求将越来越强烈,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推出的并购票据和项目收益票据等创新产品,将会成为方正集团又一崭新的融资渠道,方正集团的医疗产业将依靠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主导的银行间债券市场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本文资料来源于金融市场研究、医疗投资、中投网,筑医台资讯编辑出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