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医院充满了人文关怀吗?
什么?人文关怀虚无缥缈,无法把握?人文气息飘忽不定,无法感知?
没事,一切尽在“第十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的掌握之中。在这里,大师丁义涛帮您解答所有疑惑,带您领略一家医院所能具有的全部人文魅力。
11月25日,一场题为“无为而治人文布道”的专题讲座在第十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上演,演讲者正是南京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以下简称“鼓楼医院”)荣誉院长丁义涛。
3个小时的演讲中,丁义涛围绕医疗卫生改革、医院文化传承、医院文化创新等内容对医院人文建设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他演讲的内容紧紧围绕人文建设展开,注重实操层面,而不是对人文精神进行空泛的宣扬。
百年鼓楼,人文为本,作为人文医院的推崇者、建设者和推动者,丁义涛强调,院长不应仅仅是一名管理者,还应该是一名布道者,人文精神的布道者。
丁义涛认为,中国目前的医院,缺少的不是金钱、技术和人才,而是缺少正确的文化,而文化的精髓和核心是人文。“当前医院发展最大空间是什么?不再是建筑高低,不再是床位多少,应是看不见的精神空间。”
他表示,若一家医院只追求技术创新、流程创新的话,可能会暂时领先其他医院,若要永远走在前列,需用创新方法培养人文精神。
因此,丁义涛认为,当下中国的医疗急需一场新的医学革命,急需回归人文,人文医院建设是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经之路。人文医院的建设不仅是服务层面,服务理念的改革,还应该是医院的战略。“公立医院是否回归人文,回归公益性,回归尊重生命的理念,应该成为医改是否成功的标准,这是顶层设计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丁义涛说。
2004年,丁义涛带领院领导班子进行了医院价值观的调查和研究,最终决定大胆尝试,在加强医院学科、技术和硬件建设的同时,把医院文化建设放在战略的高度,提出了“建设国内最好人文医院”的愿景。十几年来,全院职工践行鼓楼医院先辈“无损于患者为先”的价值理念,全面提升医院的人文服务水平,促进了医、教、研的飞跃发展,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和欢迎,走出了一条建设现代人文医院的特色之路。
百年以来,鼓楼医院一直秉承文化传承和创新。从简单的“为他人提供帮助”到“日行一善”再到“无损于患者为先”、“患者要我服务,我要为患者服务”,在传承上,医院遵循一条不变的红线:一切为了患者,以患者为先。丁义涛表示,在鼓楼医院,无论是医生还是管理者,必须尊重这样的信仰,不能侵害患者的利益。
丁义涛担任院长后,不断挖掘与传承历史人文精神,建成国内首家西医医院历史纪念馆,构建了具有鼓楼医院特色的人文医院管理模式,创新性的建立并实践了人文医院标准及考核评价体系,推动了医教研全面发展。
在文化创新方面,鼓楼医院也在积极探索。丁义涛介绍,医院每年在院内开展“人文关爱主题年”文化建设,明确人文医院建设的重点目标,并积极渗透“全人教育”的理念,通过医学社会学、文学、音乐美术、医学人文、人类学等培育医务人员人文素养。同时,医院通过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培训,推行职能部门精细化考核,实现了由传统管理向现代化、信息化管理转变,由被动式、单一性、统一化的服务模式向主动化、多样化、人性化的服务模式转变,医院的考核评价由过去的等级评价转变为以病人的满意度评价为标准。
在医院文化引领下,鼓楼医院改革发展模式,推动基层医院建设。医院除了寻找资金支持,引入企业资金,发展壮大自身的同时,还会把一些资源主动下沉,帮扶周边地区,减轻政府的压力。
文化发展给医院带来自信。丁义涛自豪地说,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鼓楼医院有一个口号:培养出超过自己的人才。据统计,鼓楼医院引进的专家占到30%。怎样做好人才引进?丁义涛认为,最重要的是给他们提供一个成长的环境和机制。鼓楼医院先后为胸外科、病理科引进专家,不仅为其提供个人发展的平台还在资金方面大力扶持。
学科建设上,鼓楼医院也独具匠心。丁义涛详细解读了医院“一壮模式”、“西进模式”、“东进模式”,并介绍了风湿免疫科,胸外科、神经外科等一大批鼓楼医院优势学科的基本情况,他认为医院的管理者要有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思维可以推动医院的发展、个人的成长,学科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