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4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第31次顺利召开,会上,市人大聚焦《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落实情况,听取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老旧小区管理和基础设施改造,改善居民居住条件”议案办理情况的报告,及市人大城建环保委员会的意见和建议。对“加强老旧小区管理和基础设施改造,改善居民居住条”议案办理情况开展专题询问。
1、北京市将建1000个以上养老服务驿站
副市长王宁作了“贯彻落实《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加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和制度建设”议案办理工作的报告,北京市今年为居家养老投入专项资金8亿多元,计划年底前完成全市失能老人筛查,截至10月全市规划建设的208个街乡养老照料中心已经实际运营142家,市人大建议相关部门出台居家上门医疗服务时间表。今后五年本市将建1000个养老驿站。
另外,失能老人护理保险制度已经开始试点
副市长王宁介绍,北京市初步提出了本市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基本思路,并拟在石景山区启动相关试点工作,促进商业性和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之间的相互补充和完善,力争“十三五”期间,形成符合本市实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框架。刘伟提出,要完善长期护理保障制度作出规划和设计,以护理保险为抓手,针对大多数人养老需求和预期,研究当前和长远失能护理问题,适时出台全市政策性失能护理保险制度和措施,要对高龄、失能、失独、失智、特殊困难老人出台护理、医疗服务的针对性政策。
此外,还将加强全市统一的养老信息平台建设,实现数据融合,资源统筹。
到2020年,本市将实现社区托老设施(含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等)每千人用地面积130平方米、老年活动场站每千人用地面积25平方米。据悉,本市将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普查,落实居家养老服务设施配建标准,拓展基本服务设施供给渠道。目前已制定新建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移交、管理办法,并将通过购置、置换、租赁和闲置资产收回等方式,解决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不足问题。
2、为积极响应北京市政府号召,各区纷纷制定相应制度
24日,朝阳区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正式推出了互联网远程视频健康咨询平台,辖区的老人可在社区养老驿站或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实现与该中心值班医生在线远程实时视频交流,进行健康咨询。这是继朝阳养老“三网合一”(朝阳养老服务网、朝阳养老服务热线、朝阳养老手机APP)之后,朝阳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在“互联网+养老”领域的新尝试。朝阳区近期还将在全区20个养老驿站试点使用该平台。
朝阳区近期还将在朝阳区三里屯、潘家园等街道的20个社区养老驿站配备远程连接设备,与该平台实现互联网远程视频健康咨询服务。健康咨询平台的医生团队来自朝阳医学会,除每天固定的两个全科医生值班外,每周还会有两名专科医生值班,对社区老人提供骨科、内科、妇科等健康咨询服务。此外,该平台每月还有固定两场专家健康讲座,社区老人可以到社区养老驿站或在家中通过手机、电脑,通过视频的形式,在线收看。同时,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账号与授课专家实时互动,在线提问,现场解答。
不仅如此,健康咨询平台还会在为老人提供咨询、康复管理过程中为每位老人生成一个“健康指数数据库”,这些大数据上传到平台后,更好地方便医生对慢病人群进行综合干预,并给出个性化的运动、营养膳食、心理、中医、康复及医疗建议,最终形成一整套慢病防控方案。同时,这些动态的“大数据”也为朝阳养老服务政策制定、资金设备投入方向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西城驿站可以用“快”、“廉”、“连”三个字来形容。在驿站服务岛内设有一排呼叫器响应装置,分别对应驿站内的30个床位、多功能厅、卫生间、浴室、更衣室等具体场所,一旦需要帮助,老年人可按下相应场所内设置的按钮,服务岛即可收到呼叫需求并迅速反应。服务岛附近还有一个小小的福利用具展示柜,上面陈列着假牙盒、假牙清洁剂、指甲刀等十多种老年人用品,价格均在100元以内,持“北京通-养老助残卡”的老年人可直接刷卡购买。
筑医台资讯编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