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是临床不可替代的治疗手段,而输血检验是临床输血治疗安全、准确、及时、有效的保障。因为输血检验步骤多、验证环节复杂、检验过程涉及人员多,为确保输血检验质量,必须建立完整、周密的输血检验链,将质量管理体系涵盖整个输血检验流程。
目前大陆输血科( 血库) 基本上都已不同程度地使用信息化管理系统,随着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从政策法规及行政管理层面加强了输血科立项必备的信息管理系统设置要求。但各个医院输血信息系统水平参差不齐,管理信息化程度各异。林口长庚医院在血库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中取得的丰富、实际、有效的经验可资借鉴。
一、林口长庚医院及其血库概况
林口长庚医院共有建地面积 45000 坪( 148500㎡ ,1 坪=3. 3㎡),设有医学大楼、复健大楼、病理大楼、研究大楼及教育大楼,楼地板面积 112643 坪,其拥有3700张床位、日均门诊量 1万 2000人次,不仅使其成为台湾岛内规模最大的医疗机构,而且在2014年1月,它以全球最大单一量体医学中心级医院规模,通过国际医疗质量(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JCI) 认证。
该院检验医学科时有人员250人,年检验量>1 000万项(次),同样为台湾之冠;其建立有年的检验信息管理系统一直在不断完善和强大,早在2003年即获得美国病理学家协会 ( 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CAP) 认证,也是目前台湾医学检验唯一获得生技医疗质量奖竞赛“专科特色组质量金奖”及“信息管理组质量银奖”双殊荣的实验室。血库隶属于检验医学科, 有工作人员18人,提供 21 项输血相关检验项目及血液制品,月提供临床用血量>1万U。2014 年10月,“建构 E 化跨领域的安全输血作业”荣获台湾财团法人医院评鉴暨台湾医疗品质策进会( 简称医策会) 第 15 届医疗质量奖“智能医疗类”竞赛“整合型项目”领域最高荣誉奖座加标章。
二、林口长庚医院血库检验流程
1、血库工作流程备发血流程
1) 备血检验( 备血血样接
收→备血检验作业→主动通知与报告验证) →2) 发血作业(医嘱端用血通知→用血通知自动打印接收→血液成分制备及输血前相容性试验→发血及领血) →3) 输血回报( 输血纪录输入→输血反应判读→输血反应分析调查→回报统计) 。
2、血液质量监控管理
去白细胞血液成分制品回收率及白细胞残余量检测。
三、覆盖血库检验全过程的信息管理系统
1、输血检验信息系统整体策略
见图 1。
图 1 输血检验信息系统整体策略之条码化输血辨识
2、E 化( 电子信息化) 输血检验流程
(1)备血血样接收
鉴于3. 9% 的输血检验标本错误来自于手工标记接收标本,而标本接收又是输血检验的起点、是输血作业流程管理的开端,因而实现条形码化收件,不但可导入特殊备血要求并维护有关标本接收的信息,而且同时打印出的工作单作为输血检验流程的纸质记录,与患者标本条码号一一对应,作为输血科保存的档案材料,具有可溯源性(图2) 。
图 2 备血血样接收条码化及可溯源性工作单
(2)备血检验
包含血型鉴定及抗体筛查 2 项内容。
1)由手工备血检验转换到自动化操作及信息管理
设立患者自述或档案血型比对、逻辑血型自动转换、双人双盲自动比对 3 道血型鉴定安全管制,使血型鉴定这一输血检验之关键环节错误率降到最低。
2)血型鉴定双重验证确认
若患者自述血型或是档案血型与血型鉴定结果相同者,可不需再复核血型,由第 2人验证;如果与自述血型或档案血型不符, 需由另 1 人复核血型,并通知病房重送标本重测血型,血型无误后再行验证。
3)逻辑血型自动转换
血型判读采取计算机自动判读,当输入血型鉴定免疫反应强度,计算机会自动判断血型。因此当计算机显示“? ”时即表示可能有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检验来确认血型。抗-H 及抗-A,B2 项为非常规检验项目,当怀疑患者为亚型时,应加做这 2 项检验,再由其结果去判断是孟买型还是 A 或 B 的亚型,以避免发出错误报告( 图3) 。
图 2 备血血样接收条码化及可溯源性工作单
4)抗体筛查
由所设立的不规则抗体数据库,自动导入历史抗体筛查结果,节约时间提前备血。
(3)医嘱端用血通知( 林口长庚医院称为医嘱叫血)
接收按相关操作规程由从医嘱端叫血,例如一般备血叫血,依各血液成分的发血时效在用血前( 如全血 30 min、血浆 40min、少白红细胞 2 h) 以计算机终端机叫血,通知血库医检师准备发血。前一日备血的手术患者,已做好交叉配血实验者10 min 即可发血。
(4)交叉配血试验及血液出库管控交叉配血结果防止不合血液发出发血时核对患者血液标本与备血单是否符合(核对内容包括患者姓名、病历号及标本上的血型与备血单上的是否相同) ,系统管制与患者 ABO 血型不合的血液,血库发血异常如血型不符合,跳出对话框提醒不能发出血液(图4) 。
图 4 管控交叉配血结果防止不合血液发出
(5)输血纪录回报输血记录单和输血反应回报均实现电子化
通过“输血反应计算机实时通报系统”,做输血反应记录、分析、回报。针对报告有输血反应的个案,血库会主动追
踪调查输血反应并提供输血反应处理建议。输血过程中有任何输血反应时,医嘱端勾选“输血反应内容”,电脑会自动判断,并打印《输血反应检验采检单》,医嘱端按提示逐步执行,将血袋与检体送交血库做进一步分析探讨( 图5) 。
图 5 输血记录单和输血反应回报均实现电子化
四、E 化涵盖的其他内容
血液质量监控管理 E 化检验覆盖全部血库工作。除血库检验流程内工作外,还包括的内容有:
1) 血库验证作业,对所有不确定结果,系统给出“? ”,需进一步验证。
2) 血库 12大类近 40 项管理项目,均可实现电子化管理,输血管理报表可提供总结分析,利于输血相关管理。
3) 具有详尽的统计报表管理系统,提供 5 类月报表,28 类期间报表,可及时准确总结分析不同时间血库各项工作。
4) 血液入库, 库存管理完全电子化,血液制品储备库 E 化管理可将血品定位以及时准确找到所需血液。
5) 设立关键业绩指标( key performance indication,KPI) 质量方针,每月检讨分析,及时改善:备血检验 45min 完成率、发血时效、标本异常率、输血异常率等。
输血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是保证输血流程的质量、安全输血及输血作业的可溯源性。临床输血检验流程智能信息化管理是实现我国卫生科技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林口长庚医院对输血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确保了输血检验环节的准确性、输血治疗的安全性、输血管理的科学性。尤其是在医嘱端的备血申请和用血申请开立、备血血样接收后的可溯源性输血工作单生成以及输血后不良反应的监控处理方面,值得我们全面借鉴和学习。尤其对我国大陆大部分输血科面临的输血信息系统建立缺乏统一标准、输血信息化流于形式的现状有可执行性的指导作用。
本文资料来源于中国输血杂志,筑医台资讯编辑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