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最佳医院综合排行榜”发布,北京协和医院(下称协和)依然稳居榜单之首,至今已经连续7年。而在2015年度中国最佳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总参评学科37个,协和共有26个专科位入围,上榜率70.3%,其中8个专科名列榜首,6个专科位居第二,它是如何做到的?
一、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是医院生存发展之本
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 王以朋
近年来,协和医院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建立医疗管理系统,推出系列质控专项,加强不良事件管理,确保医院在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的道路上稳扎稳打、步步前行。
数据利用:提升质量精细化管理
在业务系统功能完善的基础上,协和建立了院级统一信息交互平台和服务总线,建成临床、影像、运营三大数据中心,对数据进行开发利用,从而为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支撑,进一步保障了质量与安全。
协和信息系统还建立了三大信息平台。一是以电子病历为中心的临床数据平台,包含有运行态的HIS数据、电子病历数据及各类检查检验等临床数据;二是影像数据中心,以标准化的模式集成了放射、超声、内镜、病理、核医学等各种影像数据;三是独立于以上两个业务系统的数据交换平台,对新老HIS系统的数据进行抽取、转换和清洗,在访问历史数据、科研活动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
这三大平台涵盖所有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数据,索引是病人ID、就诊号、医嘱号等。临床可以通过HIS系统一个入口,访问各类集成数据,根据时效性建立数据呈现和分析系统,实现数据的深入挖掘与风险预警,以服务于精细化管理与早期介入。
流程闭环:保证医疗安全
在质量与安全方面,首先是事前的流程设计和程序控制,在系统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如何能更好地保证医疗质量与安全,将规则做到系统中去。第二是监测和质控,通过自动提醒,减少错误的发生。第三是在过程后,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和分类、进行挖掘和处理,对质量安全指标进行科学客观的评测。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观察到的结果怎样再反馈到之前的程序设计中去,及时加以修正,至臻完善。
病案管理:质控与内涵
病案的主要用途是医疗活动的资料收集和保存、医疗信息的传递和共享、医学思维的训练与养成,及法律证据的原始依据。
住院病案首页是患者住院诊治信息的精炼总结。在信息化时代,它既是评价医院服务能力和医疗质量的重要数据,也是反映医院服务效率以及支撑医保付费的核心数据。作为医院诊疗能力的评价依据和付费改革的数据来源,病案首页质控包括病案首页完整性和诊断、手术填写合理性。我院聘请20余位临床专家组成病历内涵质控专家组,每月抽查住院病历和门诊病历,向科室反馈质控结果,向全院公示优秀病历,通报待改进病历,质控结果纳入绩效考核,督促病历内涵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建设亚洲最好的医学中心”
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 张抒扬
北京协和医院建院之初,就志在“建设亚洲最好的医学中心”,将“打造医学精英”作为教学目标,通过延聘医学大师和聘请世界一流师资,为协和医院乃至全中国培养了大批的学科带头人。可以说,协和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住院医师的成长史。
重传承、重临床、重师道
在九十五年的发展历程中,北京协和医院对师资的培训秉持以“传帮带”为特色的传承制度,实行导师制;重视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强调临床思维训练;采用分层教学、因材施教等科学方法,包括师资的基础能力培训、临床教学技能培训、各专科教学能力培训、考核评估能力培训等;注重对师资具体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注重为师之道的培养;建立全员参与、全面发展及全程培养的师资培养体系。
新时期、新发展、新实践
在继承百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北京协和医院的师资培养不断发展,现阶段而言,主要包括青年教师计划、交流学习计划与引领示范计划。
青年教师是医院未来承担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的主力,也是把协和“三基三严”教学理念传承下去的关键。通过开展内科教师沙龙、青年教师沙龙、青年教师学者培养计划等活动,青年骨干教学积极性高涨,并逐步向研究型教学转化。
交流学习计划包括“走出去”与“请进来”。“走出去”是指参加百人计划、国内外顶尖医院的交流学习、参加各种师资培训班。“请进来”是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在与先进国家和地区同行的交流中,提升协和教师的教学能力。
引领示范计划:协和作为国内知名教学医院,应发挥引领作用及示范效应。医院每年开展多项全国继续教育项目、进修项目、教学活动,将优秀的教学理念广泛传播。
新探索、新方法、新平台
2015年,在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的支持下,由北京协和医院牵头,联合其他六家国内一流教学医院共同成立了“中国住院医师培训精英教学医院联盟”。联盟旨在通过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从根本上推动和提高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水平。
2016年,在人社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支持下,协和启动了临床医学博士后培养项目,探索恢复协和建院之初的“小规模”医学精英培养模式。该项目将采取“升级强化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为医院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和高素质的优秀师资队伍。
医院还数年累计投入数百万元进行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改造,目前已建成师资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师资的模拟培训和考核平台、师资的自主学习平台和师资的绩效管理系统。
北京协和医院将继续探索创新更加科学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师资培训路径,在新的历史时期,勇于担当,不辱使命,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协和人的特殊贡献。
三、内科学系:“大师的摇篮”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主任 张奉春
内科学系是协和的传统大科、强科,经过多年不断的学科分化发展,内科学系形成了下设风湿免疫科、呼吸内科、血液内科、消化内科、感染内科、肾内科、心内科、肿瘤内科、普通内科、内科ICU和老年医学科等11个专科的两级结构。
在专科分化背景下,协和迄今保留着内科学系的组织架构,确保了学系承担的住院医师培养的重任,为内科各专业输送优秀人才和未来的领军人才。
协和的内科住院医师培养制度被誉为是“大师的摇篮”。由学系统筹、专科分担的协和内科住院医师培训项目,用5年的时长,历经住院医师阶段和总住院医师阶段,以培养临床能力为核心,通过有计划的“三基三严”培训,使住院医师具备了广泛而坚实的内科临床基础,逐步取得独立工作的临床经验,最终分流到各个专科成为主治医生,继续专科训练。
内科学系各专科强科如云,风湿免疫科尤为突出。从1980年创立之初到如今围绕医院疑难危重病人诊治中心的定位,风湿免疫科选择“大门诊、小病房、强实验室”的发展布局。经过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一个创建之初仅有15张床位、7位医生的小学科,如今拥有门诊医师22名,2015年门诊量超过12.5万人次;床位34张,病房配置2名主治医、6名住院医、11名护士和12名护理员,2015年总出院人数1000余人次。风湿免疫科已经成长为中国风湿免疫的“黄埔军校”,连续七年蝉联复旦版“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风湿科”榜首。
四、外科学系:“多科协作,综合优势”
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学系常务副主任 李汉忠
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学系主要负责统筹、协调、组织、管理大外科的医疗、教学、科研及相关工作,包括急诊、外宾医疗、高干保健、医师培训、继续教育、医学生临床实习与见习、研究生培训及人事管理等,并组织大外科的各种学术活动及文化活动。
严把医疗质量,加强内涵建设
医疗质量是医院发展的生命线。北京协和医院的医疗特色是“多科协作,综合优势”,通过疑难病会诊(MDT)模式,为全国复杂疑难病患者解决诊治问题;严格遵循“三基三严”的原则,注重医师临床能力培养;采取“总住院医师制”,“优中选优”的人才才能负责急诊二线、全院急会诊和急诊手术;通过外科医师大会、外科MDT病例讨论和外科非计划再次手术分析等,增强全员安全意识;运用医疗服务技术难度指标(CMI)和手术分级授权管理,使之成为外科手术难度评价的风向标;通过病历内涵质控,不断提高手术病历的质量和优秀率。
推行量化考核,精细科室管理
为了培养与国际接轨的高端人才,保持学科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外科统一组织医师考核,实行年度分层量化考核模式。考核体系中工作业绩占到70%,现场评价占到30%,使被考核者明确差距,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外科对不同级别医生考核的目标和侧重点不同,主任医师的考核以科研为主,副主任医师的考核以临床和科研为主,主治医师的考核遵照年度岗位量化考核,住院医师的考核通过个人业绩汇报与评委现场评定。考核结果与人力资源处年度考评挂钩,为评优、晋升、资格认定、评选外科年度“最佳教授”等提供依据。
培养医学精英,打造人才基地
外科积极参加“百人计划”和UCSF临床科研设计培训,通过外科教学组间“接力式”培养模式着力培养临床博士后,近年来创新性地举办了外科青年发展论坛、外科青年医师技能大赛、外科中青年医师微创手术交流论坛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协和外科的医学精英、后起之秀不断涌现,极大地充实了大外科的人才储备。
五、医教研护加管理成就急诊科
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助理、急诊科主任 于学忠
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主要依据学科的专科声誉以及科研能力进行排名,科研水平的提高依托内涵建设,专科声誉的提升借助宣传推广。此次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成为2015年度全国最佳声誉专科排行榜第一名,是常年在医疗、护理、教学、科研和管理五大领域不懈努力的结果。
医疗:发挥特色优势,明确发展方向
学科建设首先要从战略角度制定发展策略,发挥特有优势,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可持续发展的学科。要思考目前科室在学界处于什么地位、今后学科特色及发展方向、对比分析优势劣势。协和急诊科通过学科自我评估后,确定科室的发展目标为技术领先、质量卓越、服务良好、流程顺畅。
教学:完善培训体系,明确教学特色
教学与学科影响力密切相关。急诊科为本科生、研究生、住院医、进修生提供了丰富成熟的培训体系。致力于建设住院医培训基地、硕博研究生基地、进修生培训基地等,开展模拟教学、启发式教学、PBL及其它模式教学,不断增强教学特色。经常派医生出国交流培训、参加国内外会议,接受国际前沿的教育培训。
科研:基础临床并重,工作科研相融
急诊科注重营造科研氛围,培养科研兴趣,帮助大家发现科研问题,并形成科研课题。贯彻转换医学理念,开展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突出急诊学科特点的临床科研项目。将科研工作日常化,日常工作科研化,发挥各级医护人员的科研积极性、能动性。制定相关政策,对产生的优秀科研成果进行奖励,积极创立本学科的网络及数据平台,建立有效的国内外科研协作。
管理:变粗放为精细,向管理要效率
急诊科的管理理念包括由粗犷管理变为精细管理,由单纯管理变为经营管理。依托管理重点人群、注重内涵发展、构建人才梯队、培育学科文化等四个方面,最终实现向管理要效益,效率效益双丰收。
文化:对内凝聚人心,对外塑造形象
好的科室文化有利于创造和谐氛围,培养良好人际关系,提高信息沟通效率,最大限度调动人员积极性。
在学科建设中,团队与梯队建设非常重要。不同角色、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年龄组合但志同道合的伙伴,为了团队的共同利益和目标相互合作,形成了强烈的团队归属感,大家就会以团队成功为骄傲,为团队困境而忧虑,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此外,还要加强对外宣传提高专科声誉。通过举办影响力大的全国学术会议,主办或参与编辑学术期刊,参与国家或地区的各种学术组织,抓住机遇扩大学术影响力,对专科声誉无不裨益。
资料来源于北京协和医院,本文不代表筑医台观点,筑医台资讯编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