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址位于广州市白云区嘉禾地段。拟建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建设内容从功能上分为三大类:行政办公建筑、科研实验建筑、生活后勤配套建筑。总用地面积7万㎡,总建筑面积4万㎡。

一、总体规划

1、总体布局

本方案在整体布局上分为实验区与非实验区两个建筑组群,分别沿南北两侧规划路布置;通过引入充满活力的弧形景观长廊将使用功能相近的综合业务楼与副楼有机联系起来,以形成更大的建筑体量,突显综合业务楼作为整个规划中的控制和标志性作用,同时也为疾控中心的扩展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组成实验区的生物检验楼、理化检测楼、动物实验楼,沿北侧规划路由西向东依次展开,沿街面与道路形成一定的角度关系,不仅丰富了沿街立面效果,而且自然构成了实验楼北侧的小广场,提升了环境质量;建筑物沿街布置后,用地中心区域形成较大规模的内部花园,其中点缀以水体、绿化、花池和小品,构建出真正以人为本的、舒适的花园式办公环境(图1)。

图1

2、功能分区

非实验区的综合业务楼与副楼位于建设用地南侧,面南背北。建筑物与规划路拉开一定距离,作为大型的入口广场和停车场,满足疾控中心对外业务的要求。使用性质相对独立的多功能厅置于综合业务楼的西侧,通过弧形景观长廊联系。生物检验楼位于建设用地西北角,理化检测楼位于建设用地北侧中部,动物实验楼位于建设用地东北角,三栋实验楼独立设置,通过连廊连接整个试验区,形成完整和一定规模的建筑群体。建设用地西南侧靠近多功能厅处设置一个可对外开放的小型广场,结合水体、绿化和现代风格的雕塑,拟作为“非典”纪念广场。体育运动场地位于建设用地的东南侧,设有三个篮球场和七个羽毛球场。建设用地的东侧中部作为疾控中心预留发展用地(图2)。

图2

3、交通流线

综合业务楼沿街面设置三个出入口,分别供内部工作人员和外部的体检、采样人员使用。三栋实验楼北侧设置一条联通后勤、污物通道,可供机动车行驶。区内交通以步行为主,在无特殊情况下,机动车被限制在建设用地的南北两侧的范围内行驶,人车分流,减少机动车对内部环境的干扰,区内步行道与广场、绿化、水体、小品结合设计。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停车方式,一方面在办公区设置集中式停车场,一方面充分利用实验楼沿街的边线区域设置停车位。理化检测楼与动物实验楼之间连廊中部独立设置消杀间,对外出采样的人员车辆进行专门的消毒处理。

4、景观绿化

综合业务楼入口的中心广场、大堂开敞的灰空间、通透的过渡庭院、景观瀑布墙、小桥流水,这些一系列的元素构成了南北向景观轴线;弧形景观长廊构成东西向景观轴线。在有限的用地营造无限的交往空间,关键在于空间的流动性。一个空间,只有当它具可动性的时候,才能有“无限”的可能。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力求在设计中营造出多层次、具流动性的聚合与交往空间。因此,我们在内部庭院的设计中,大量地运用蜿蜒的水体、小品、连廊、平台等手法,以形成多层次、丰富多变的交往场所。

5、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潜力

出于可持续发展的考虑,本方案引入弧形景观长廊这样一个“有机”和“生长”的设计理念,我们可以把这条弧形景观长廊比喻为“枝干”,而建筑成组的、有韵律的“生长”于其上,这样不仅仅优化现有的建筑平面功能和空间组织,也可以为将来的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和潜力。

二、建筑单体设计

综合业务楼中部主入口开敞、通透的大堂,面宽30m、进深20m、高度13m。作为主入口对景的庭院结合人造水体瀑布和景观墙,表达了“绿色”和“以人为本”这一主题。这种半室外空间的设计理念,摒弃了以往建筑那种“不是室内就是室外”的传统概念,我们称之为“灰空间”。起到过渡作用的灰空间极大的丰富了办公区整体的空间序列,营造出一种全新的、流动的空间。同时也体现出开放办公的现代思维。

裙楼东西两翼功能上分别为对外业务的收样和门诊,与内部使用的办公楼位置既独立又联系紧密,功能分区合理明确,流线顺畅,相互间不交叉影响。立面处理上,综合业务楼采用对称的设计手法以强调其作为主楼的重要地位。大面积弧形墙面的引入,使得建筑沿街立面更具张力。细部线条简洁利落,造型气派大方,既富有现代感,又充分体现了卫生建筑端庄大方的特色。

试验区位于建设用地的北侧,自成一区。三栋试验楼皆呈“U”形布置,构成开放的内庭院,朝向东南方开口。因地区年主导风向为东南向,此种半围合式的平面布局在达到理想的通风、采光条件前提下,内庭院更好的提升了环境质量。

建筑内部拥有良好朝向的南侧房间主要布置办公室和会议室等,形成办公管理区;北侧紧靠基地的后勤通道,布置为实验室区;卫生间、洗浴间布置在西侧;东侧以通透的外廊连接,设有观景休息平台,同时起到围合与限定庭院空间的作用。

立面造型上,三栋实验楼采用相似的、现代设计手法的体量构成,在北侧沿街面上以整体的建筑群体形态出现,细部的处理更是增强了韵律感,犹如一串跳动的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