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湖医院是全国医疗企业改革的典范,提出建立以人民健康为核心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医养融合”,而非“结合”。

首先,区别下什么是“医养融合”、“医养结合”:


“医养融合”是指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将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既包括传统的生活护理服务、精神心理服务、老年文化服务,更重要的是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


“医养结合”,是单纯把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设在一起。


罗湖医院是如何走上“医养融合”之路的?

2014年,罗湖医院开始筹划公立医院改革,为什么要改呢?

 

1)深圳的医疗资源配置不足,大医院人多床少,看病难,所以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深圳市有非常强的改革创新意识和非常高的文化;

3)深圳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康中心)绝大多数都是院办院管,也就是公立医院下面有很多社康中心;

4)深圳有一定的经济实力;

5)开始改革时,恰巧深圳取消了医院编制,医生变成自由的身份。

 

所以,罗湖医院决定改革。起初改革的目标非常朴素、简单:让我们的居民少生病、少住院、看好病、没有负担。改革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我们把所有的区属公立机构,5家医院、35家社康中心整合成一体化的医院集团,这个医院集团是一体化、紧密型,是一个法人,所有医院只有一个法人代表,这样我们就进行了高度整合;

2)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改革。此做法也是在国内绝无仅有的一个突破。实现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这种一体化不是简单地形成一个团队,而是利益要绑在一起,所以,大医院希望百姓更健康,因为生病产生的费用由医院承担,对于百姓而言,有了更多选择的权利;

3)重点要做防治结合,人财物高度整合,整合以后不做医院的发展建设,而是做最强的社康中心。把人才集中在一起,提出做实做强社康中心。现在正在改善社康中心的,一个大的社康中心管六个小的社康中心,每个大的社康中心叫区域社康中心,服务人口16万。

 

我们做的是“医养融合”,不是“结合”。

 

 罗湖医院改革一切以老人为核心,而不是以民政和卫生为核心,同时,打造了医养融合中心,是一座10层的建筑,1-4层是社康中心,5层以上有126张床的养老,就在辖区里面,使辖区居民不出门就可以享受到医疗和养老的服务。并且设了两张临终关怀病床,旁边也有居民区的祠堂。

 

此外,医院在不断培养一批一批的医养融合从业人员,教他们如何照顾老人,及老人的生理、心理、健康、医疗。


 

政府在医改当中起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对于医改给予适当补偿。比如,深圳实施以事定费,即老人可购买两个服务,一个是门诊服务,一个是住院服务。在社区看一个病人,区政府补贴57块钱,同样在三级医院,看一个病人仅补贴30块,这样,社区医院愿意把更多的老人引到社区。

 

所以,罗湖的医改非常简单,成立集团,集团的目的不是做大医院,而是做实做强社康中心,社康中心是保居民的健康,政府提供适当的补偿,但需要罗湖医院运营。补偿金起到了保险作用,保住院、保住院、保健康。这就是罗湖的医改。同时,罗湖医院顺应了国家现在提倡的分级诊疗的理念。

 

从罗湖医改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罗湖社康非常活跃,他们投资,建房子、招医生。这热火朝天的社康建设可以借鉴的地方:

1)以人民健康为改革方向,离开这个方向,任何改革都不会收到好的结果;

2)整合型的医疗模式是推进医改最有效的途径。大医院也好、小医院也好,一定建立在人群健康基础上,而不是为了群众的保险费和医疗费;

3)医疗保险必须转向健康保险,大医院床位设计偏多;

4)降低成本,以控制医药费为主要手段的医改只是修修补补。吃药要合理,吃好药,但不能滥吃药;

5)医生的待遇一定要提高。大幅度提升医生薪酬的医改才能走长远。

 

目前,罗湖的诊疗量迅速提升,尤其社区,全区的社康中心增加了26%,自运营的社康中心增加了80%,当地百姓愿意去基层。医务人员的待遇提高得非常快,家庭签约一年增加了40万,现在45万,到年底至少要有50万的家庭医生签约量,基层医务人员的需求增加了30%。种种数据表明,罗湖的医改是成功的,其“医养融合”之路值得各地认真研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