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晚报消息,为解决120急救医生短缺问题,提高太原市医疗急救水平,太原市决定,自今年9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间,到市120急救中心服务满一年,视同为支援基层卫生服务的经历,可作为医生职称晋升的条件。
据悉,以往太原市医生如果外语考试、计算机考试、论文刊发这三项指标均达标,即可晋升职称。为提高太原市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今年起,太原市城市医生支援基层服务的经历,被列为职称晋升的硬性指标。
笔者以为,太原有关部门制定这项规定,迫切想要充实急救医生队伍,初衷是极好的。只是有几个疑问,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1、外语、计算机、论文,尤其是论文,这些跟临床关系并不太大的东西作为医生职称评定条件,早已饱受诟病。然而这些还不够,晋升的条件一定要越来越多,医生尤其是好医生一定要越来越难当才可以?笔者以为,抬高医生门槛本无错,只是芦苇已经压伤,还要加上重担,决策者于心何忍?
2、是否每个医生都可以当急救医生?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随着西医分科越来越细,医生的专业差别也越来越大,虽说都是医生,说“隔行如隔山“恐怕也不过分。而众所周知,急救医学也已被越来越多的医学界同行和专家们承认是一门新的独立学科,急救中心需要补充的是专业的急救人才。而在太原市新规下,无论哪个科室哪个专业的医生为了评职称都可以来当一年的急救医生(虽然规定中强调要对报名者进行选拔)。这种做法,笔者认为,是对想要合理晋升的医生不负责任,更是对患者不负责任。
3、近年来,辱医、伤医甚至杀医案频发,在“最前线“的急救医生相对医院其他科室更容易受到伤害,这也是急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的最主要原因。社会主义国家虽然提倡讲奉献、讲付出,可是“奉献”、“付出”也得靠自愿,而新规将其列为”硬性指标“,如此咄咄相逼,恐怕有些“逼人太甚”。难怪此新规一出,立马有网友直言,“反正我不去,大不了不晋升了,升了还要有命享哦”。
4、新规规定,经选拔任用的医生在市120急救中心服务期间,其原有福利待遇不变。医生原本的福利待遇本来就不高,而在福利待遇零增长的情况下,到一个自己不熟悉而且更辛苦、危险的岗位,试问有几人愿意?
5、当前环境下,收入低、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伤医案频发,中国医生的处境本就令人堪忧。而急救中心不是”医生荒“发生的唯一领域,在医生资源总体不足的情况下,这项规定会否令一些原本想在本专业有所建树的医生“知难而退”,索性脱掉白大褂?如此“拆东墙补西墙”,会不会导致不仅急救医生紧缺,其他科室医生也将在人数本来就不充足的情况下再减少?
随着又一轮高考录取的结束,临床专业再度吃冷,愈演愈烈的“医生荒”已经从医院蔓延到医学院,从医生已经蔓延至医学生。今天的医生备受伤害流泪离开,明天的医生担心未来无奈再见,后天的医生索性干脆不出娘胎。
鸡蛋,从外面打破,只是道菜;从里面打破,才是新的生命!医学是有关生命的科学,希望有关部门在制定新规时,切勿一拍脑门想到哪出是哪出。全面考量、深思熟虑,从本质思考和解决问题,方才是决策之道。
壮大医生队伍,不能只靠呼吁,更不能靠拆东墙补西墙!要靠的解放医生的实质行动!像打击恐怖分子一样打击医闹,提高医生待遇,改善医生工作环境,让医生的尊严回归,让医生的价值回归!
欲了解更多资讯,敬请关注洁净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