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拟在国内首推以临床指标为导向,将医生分为9级的人才评价制度。
深圳市医管中心与深圳市医学会合作,借鉴美国医保管理中心rbrvs系数,于去年研究开发出医生分9级评价框架,以手术量、手术难度为主导,结合医生科研能力、专业影响力、投诉率以及医疗工程差错等,对医生进行分级。
目前深圳已完成心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肝胆胰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妇产科、口腔科、耳鼻咽喉科、眼科、胃肠外科等11个临床学(专)科的临床医生技术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制定,涉及5000多个系数。
加分项目将不超过整体评价的30%,包括科研能力不超过10%、教学能力不超过5%、专业影响力不超过10%、学习能力不超过5%。
扣分项目主要涵盖对医生的医疗投诉、违规、差错等,不设最高限制。其中,有医疗投诉将扣2分,处方不合格、门诊病历不合格将扣1分,医疗差错出现一次且赔付达到5万元扣2分,超过5万元后每超1万元加扣0.5分。
深圳市人民医院2个科室是首批开展数据测试的科室,对于“医生分9级”制度,该院几名医生都持“欢迎”态度。一名刚工作不久的年轻医生表示,自己十分期待新政策早日落地,这样就能凭临床能力真本事吃饭,而非走前辈之路为论文忙。
该院有关负责人透露,目前测试工作还未结束。由于国外相关标准不太适合中国,因此“医生分9级”的评价框架还在不断完善中,评分点以及各个权重如何分配,都要根据测试数据进行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深圳这套崭新的医疗人才评价制度,其意义并不囿于医生方面,对于改变医院“以收定支”“以药养医”“薪酬分配大锅饭”等医疗痼疾,均有参考作用。
欲了解更多资讯,敬请关注医疗建筑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