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区截至2013年底全区人口老龄化程度超过24%,是常州(常州)城区老龄化最严重的辖区。不少老人在医院养老,导致病房一床难求。对此,该区民政部门通过增设护理型床位,建立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破解难题。


常州:护理型养老受青睐 医养结合破难题

 

模式一:整合闲置资源

  75岁的朱德亮是戚机厂退休工程师,他最近住进了戚墅堰区爱心护理院,我也尝试过到医院或其他养老机构,但还是觉得这里好。

  戚区民政部门是今年初成立戚区爱心护理院的。该爱心护理院是把一直闲置的区医院住院大楼利用起来,与戚机厂职工医院合并建成,采取养老院+医疗机构模式,专门接收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在这里,配备医卫人员和护工,并纳入医保报销。

  下肢残疾而且患有糖尿病的朱德亮老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单人房每天房费50元,全护理每天55元,饭费每天15元,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每月3000多元的退休工资基本不留,我住的条件比较好,如果选择双人房或4人房,会省不少。

 

模式二:楼上养老院,楼下社区卫生服务站

  “最初只有36张全护理床位,根本不够用。戚区社会福利中心负责人张荷美说,即使之后区社会福利中心又增加了96张全护理床位,但还是捉襟见肘。

  戚区社会福利中心是该区首个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一出现就受到当地市民的欢迎。如今,该中心推行楼上养老,楼下看病医养结合模式,也就是把圩墩社区卫生服务站搬到该中心一楼,对内保障入住老人就医,对外服务周边社区居民。

  张荷美说:这里不仅有医生、护士、护理员,还有心理咨询师、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社工师、营养师、厨师等全方位服务人员,价格最低的全护理床位,每月总费用也不过900多元。

 

最大困境:找不到医护人员

  “无论是我们的爱心护理院,还是社会福利中心,这两家养老机构最大的特色就是拥有专业的护理型床位。戚区民政局副局长沈建林表示,依托这两家养老机构,戚区目前共有护理型床位201张,占养老机构总床位60%以上。

  沈建林透露,年内还将有一家民办养老机构将在该区正式对外开放,新增210个护理型床位,但目前最大的困难就是找不到有资质的护理人员。

  戚区爱心护理院负责人朱银波也表示深有同感:现在的困境是找不到医护人员,招聘现场和一些医学院我们都去过,但医护专业人才都不愿意到我们这里来。

  “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待遇不高和工作比较辛苦。张荷美表示,目前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很多是“40”“50”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