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公办养老床位1500张、新建10家以上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孤儿最低养育标准提高15%……今年年初召开的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我市公布了2014年要实施的12项重大民生工程、116件民生实事,其中1项民政民生工程、11项民政民生实事备受关注。转眼今年过半,记者日前从市民政局了解到,1项民生工程快速推进,11项民生实事成果喜人,有的已提前完成。

  今年初,深圳市政府启动实施12项跨年度、跨十二五规划的重大民生工程,力争通过几年持续努力,集中解决一批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和民生幸福水平。其中,养老工程是十二项重大民生工程之一。

  按照部署,我市要加快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到2015年,总投资50亿元,推进社会养老机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市养老护理院、市社会福利中心(新址)等项目建设,完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每千名户籍老人养老床位数达40张,每个街道至少建成1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达100%

  深圳民政人鼓足干劲、只争朝夕。今年上半年,养老工程快速推进。保障养老用地、无障碍设施建设、鼓励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等一系列实施细则出台,借着政策的东风,我市一批大型知名企业拟投资养老服务领域,一些敏锐的企业投身养老服务产业,政府保基本、社会扩覆盖、市场做产业的养老格局初见雏形。

  养老设施建设方面,市养老护理院、市社会福利中心(新址)一期等两个项目已于去年年底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社区服务中心448家、社区星光老年之家916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5家、养老院31家、养老床位7300张,到今年年底养老床位将达8500张,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三年翻了一番)。

  各区(新区)社会福利中心、社区服务中心、老年星光之家、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养老服务网络基本建立;居家养老、高龄老年人意外伤害及意外医疗保险、高龄老人津贴、敬老优待证、独居老人紧急呼援救助等养老服务项目不断拓展,老年人福利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幸福老人计划、敬老月系列活动、银龄活动等老年乐龄活动蓬勃开展,全社会尊老、敬老、助老、孝老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形成。

  根据规划,我市要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格局。作为今年深圳市政府民生实事之一,我市今年将新增10家以上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按照计划,今年上半年,这10家日间照料中心项目已选定,目前正在稳步推进,年底前将全部启用。


深圳:政策扶持力度大 养老工程推进快

 

市民政局2014年市政府 民生实事上半年进展情况

  民生实事事项上半年进展情况新增公办养老床位1500张。罗湖区社会福利中心二期2014年春节已建成投入运营,增加710张养老床位。除了公办养老院,龙岗南联颐养中心和复亚护养院相继开业。新建10家以上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已选定资助项目,确定资助金额,年底前全部启用。资助约700个社区老年人组织开展幸福老人计划(含学习、文化、娱乐、健身等活动)。

  按照年度福彩公益金资助计划实施管理方案,各区(新区)接受幸福老人计划经费申请,完成了项目初步审核。为约2万名80岁以上户籍老人购买意外伤害及意外医疗保险。通过政府采购公开招标,确定提供保险服务的供应商,签订保险合同,项目实施启保。孤儿最低养育标准提高15%。各区(新区)和各福利机构均已于20141月起实施新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20元,约3000户低保家庭、8000人次受益。

  2014318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我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每月560元提高至620元,从20141月起实施。截至6月,全市各区(新区)已完成低保金的补发工作,向约3000户低保家庭、8000人次发放低保救助。实施来深建设者及其子女重病救助、寻找需要帮助的人雏鹰展翅低保家庭助学计划等项目,资助2000人次以上。实施来深建设者及其子女重病救助与寻找需要帮助的人项目。两项累计援助来深建设者690人次。雏鹰展翅低保家庭助学计划于722日启动。在国内城市率先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成立巨灾基金。遇灾害事故由保险公司统一赔付,巨灾基金补充救助,提高城市灾后恢复能力,加强对受灾市民的救助保障。制定出台巨灾保险方案,并与保险机构签订巨灾救助保险协议,自61日起正式实施。

  新增150家社区服务中心,提供扶老、助残、便民等服务。截至630日,相关区完成65家的社区服务中心招投标,陆续投入运营。全市已累计建成448家社区服务中心。新增150家社区家园网,为居民提供行政性、公益性服务。已完成68家的社区家园网建设。全市已累计建成477家社区家园网。继续在社区、企业和教育、医务、人民调解等领域推动开展专业社工服务,全市一线社工超过3000人。一线社工已超过3000人。完成市级岗位招投标工作,受理企业社工(含社会组织、民办医院和民办学校)申报,积极推动社区服务中心聘请一线社工开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