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公布的2014年深化医改重点工作中,“公立医院改革”5年来首次位列各项任务之首。其中明确:每千常住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4张的地区,原则上不再扩大公立医院规模;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和建设标准。这意味着公立医院不仅要控制总体规模,还要控制单体规模。人们不禁要问:公立医院规模大不好吗?
控制公立医院规模会不会加剧老百姓“看病难”?这很难回答,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公立医院不再控制好总体规模、单体规模,盲目地负债扩张,肯定会加剧“看病贵”!
要扭转公立医院逐利行为,严格控制大型公立医院单体规模扩张,严禁公立医院举债建设,这其实是国家强调的医改方向。早在2007年,原卫生部就多次出台文件,要求各地卫生行政部门严格控制公立医院盲目扩大建设规模、超豪华装修、负债建设,必须严格控制单体规模无序扩张,同时给社会资本办医留出发展空间。原卫生部部长陈竺曾说:“一些地方的公立医院仍然存在单体规模盲目扩张、举债建设的现象,这必然导致医院诱导需求,最终将高额的医疗费用转嫁到患者身上。”
可是,近年来,公立医院负债大搞扩张之风,却始终没有减缓的迹象。据统计,全国单体医院规模超过4000张病床的超过10家,而美国规模最大的医院床位只有2200张。
来自国家卫生计生委相关机构的权威数据显示,在全国的5311家县级公立医院中,36.7%的医院存在资产负债,为有资产负债数据统计以来的最高值,其中基本建设和设备负债占73%。2010年,南方医科大学立项一个医改研究课题,调查出来的结果惊人,全省192家县级医院中,没有负债的仅有4家,占总数的2.08%。这188家负债的县级医院可谓债台高筑,平均负债额度达到4826万元,其中负债最高的一家医院超过10亿元!
显然,公立医院负债大搞扩张建设,也是导致“看病贵”愈演愈烈的原因之一。试问,各家医院盲目负债扩张,钱从何来?还不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而这其中,更有很多公立医院利用贷款来搞建设、盲目扩张。公立医院本应该以公益性为主,但当医院盲目负债扩张后,公益性势必被“逐利”所取代,这些负债大部分要通过收取患者的医疗费用来偿还,这样的话,看病不贵才怪。这几年,医疗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但看病贵并没有太大的改善,医院盲目负债扩张,无疑是罪魁祸首之一。
同时,医院基建、大型仪器设备采购环节,也成为卫生系统职务犯罪的“腐败高发区”。近几年来,一些医院院长“边采购边基建边腐败”的案例并不少。由此可见,医院盲目负债扩张,不仅害了病人,更因为监督机制的疲软,也加剧了腐败的蔓延,而腐败成本最终也是患者们买单。
所以,今后在医疗改革中,必须要合理规划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数量和布局,严格控制大型公立医院单体规模扩张,严禁公立医院举债盲目建设,使公立医院的改革体现更大的公益性,真正造福医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