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零售商们都在竭尽全力地紧跟不断变化的购物趋势之际,全美各地的商场运营商也在积极地寻找商机来填补西尔斯百货(Sears)和Radio Shack等留下的空余铺位。他们发现了一个很有前途的新租户群体:无需预约的医疗诊所,这些诊所的医生可治疗红眼病等常见疾病以及扭伤、烧伤等轻伤。
高纬环球(Cushman&Wakefield)医疗部门的执行董事总经理斯科特·梅森(Scott Mason)称,在医药零售行业中,像纽约市的City PracticeGroup之类的地区性连锁诊所,以及像美国最大的应急医疗组织Concentra这样的全国性诊所,正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重。根据美国紧急医护协会的数据,2013年美国共有9400家免约诊所,较2009年增加了20%,其中有略超过三分之一的诊所开设在商业街和购物中心里。
对于商场业主而言,应急医疗诊所是非常理想的租户。美国纽约州新海德公园的商场运营商金科地产公司(KimcoRealty)的首席执行官戴夫·亨利(Dave Henry)指出,应急诊所的信誉较好,往往能够支付更高的租金[每平方英尺(约合0.09平方米)25美元左右],而且也倾向于签订较长期的租约。2014年,他的公司与40家医疗诊所签订了租约,较之2013年的34家和2012年的27家均有所增加。亨利表示:“在我们这样的拥有众多购物中心的大业主看来,这一形势相当喜人。”
没有私人医生或是无法获得临时预约的患者推动了对此类诊所的需求。与其往医院的急诊室里挤,他们宁愿去免约诊所就诊。梅森指出,这些诊所“需求的是具有高可见度、高客流量和辨识度的营业网点”,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百事达策略(Block busterstrategy)”。自从去年1月音像制品租赁公司走向衰败,其零售网点纷纷关门大吉之后,他们空出的铺位正符合商场诊所的需求。
医院也开始经营商场诊所,以缓解急诊室的就诊压力,并吸引患者前往其部分医生出诊的诊所。2009年,范德堡大学接手了纳什维尔市首个封闭式购物中心OneHundredOaks的大部分铺面,将其改造成了数十个专科门诊,从而首次将医院大规模迁出了主校区。
在奥巴马医改的《平价医疗法案》(Affordable CareAct,ACA)之下,有1000多万美国人投保医疗保险,他们也促进了对便捷诊所的需求。某些ACA计划的月度保险费较低,但代价是去医院看急诊的自付额度较高。马里兰州的医疗保险公司CareFirst的数据显示,2013年,患者在应急快速门诊治疗咽喉肿痛的平均费用为94美元,而在急诊室,同样的诊疗则需要花费590美元。
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和风险投资商都已经注意到了这一日益增长的需求。据研究公司PitchBook称,自2010年以来,投入应急医疗诊所行业的资金已经超过了30亿美元。
然而,这样的发展仍然供不应求,KimcoRealty的亨利如是说,“一般来说,危险在于他们建了太多这类诊所,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出现一些洗牌和重组。”柯克兰集团(CorcoranGroup)医疗保健部门的负责人保罗·韦克斯勒(PaulWexler)也表示:“关于经济学原理能否在各个地方都奏效,目前尚无定论。”
欲了解更多资讯,敬请关注医院建设大会及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