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音像店和一些零售店的关门,美国商用房地产市场低迷了近五年。希望在哪里?答案是紧急医疗诊所(urgent care clinics)。因为RadioShack和百思买(Best Buy)等零售商关闭门店,诊所正在填补它们所留下的空缺。全球最大私营商业地产服务公司Cushman & Wakefield医疗保健集团董事总经理斯科特·梅森(Scott Mason)称,诊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入驻街道和购物中心的门面。
梅森在接受电话采访时称:“2014年,各种规模的便利诊所(retail clinics)骤然增多。”美国紧急护理协会(UCAA)数据显示,去年美国便利诊所的数量达到了9400家,与2009年相比增长20%。诊所运营商还表示,由于尚有1000多万美国人没有参与奥马巴政府的《平价医疗法案》,因此便利诊所的机会仍然很多。
纽约房地产投资信托公司Kimco Realty CEO戴夫·亨利(Dave Henry)称,便利诊所运营商的信誉好,支付的房租高,租期也长。2014年,Kimco Realty与40多家诊所签署了租赁合约,而2013年为34家,2012年为27家。
便利诊所对消费者来说是一个不错的补充。对于那些没有预约到医生的患者,他们可以求助于便利诊所,而无需再跑到拥挤的医院急诊室。
圣诞节前数日,凯莉·戴维斯(Kelly Davis)的儿子突然发烧,咳嗽,但又没有严重到看急诊的程度。于是,戴维斯选择了便利诊所。
她在接受电话采访时称:“看起来效果比去医院看急诊好。我们只想在圣诞节前不要再恶化就行了。因为不想圣诞节在医院度过,诊所很方便,速度也很快。”
有数据显示,虽然便利诊所数量急剧增加,但目前仍未超出需求。
在经历了2007年的低迷后,美国房地产市场仍在恢复。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在线购物,导致一些黄金地段商铺被闲置,使得像纽约City Practice集团这样的公司有了入驻机会。
City Practice CEO奈达尔·沙米(Nedal Shami)称:“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和银行有些相似,都希望占据一个好位置。”
房地产研究公司REIS数据显示,2011年第三季度美国大型购物中心的空置率为9.4%,而目前徘徊在7.9%,但还是不及2007年的5.6%。与此同时,社区购物中心的空置率也在回暖,目前约为10%。
便利诊所的兴起还影响到了就业市场。圣路易斯联邦储备银行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像紧急护理门诊中心的就业岗位提高了20%,而一般的医疗保健岗位提高了7.2%,整体非农就业岗位增长6.9%。
调研公司Pitchbook数据显示,自2010年来,私募股权公司和风险投资家对紧急医疗诊所的投资额超过了30亿美元。
由于奥巴马医改利用较低的月保险费取代了较高的免赔额,导致更多患者选择紧急护理诊所。马里兰健康保险公司CareFirst称,2013年在当地紧急护理中心治疗喉咙痛仅需94美元,而在医院急诊室则需要590美元。治疗流感只需128美元,而在医院急诊室则需804美元。
与此同时,一些医院也开始设立自己的紧急护理诊所。这既能缓解急诊室的压力,也有助于吸引更多患者。
范德堡大学医学中心也在一些零售场所(如银行的二楼)建立便利诊所。该中心负责业务拓展的首席行政官贾尼斯·史密斯(Janice Smith)称:“我们是一级创伤中心,急诊室经常人满为患,我们希望把那些不需要急诊的患者分流到能够为他们提供所需服务的机构。”
虽然如此,急诊室医生、Anthem医疗主管玛尼什·欧祖(Manish Ozu)还是认为,医院里的医生还是医疗体系的核心。
欲了解更多资讯,敬请关注医院建设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