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当室外天气好的时候,室外空气中微生物的浓度只有每立方米几个到几十个,细颗粒物浓度几十微克,而此时室内的微生物浓度会几百,颗粒物浓度比室外会多十几到几十微克。(医院候诊区,微生物浓度可能会达到1000多。)

自然通风,通俗说,就是靠开门、开窗形成的穿堂风,给房间通风换气,靠室外的“新鲜空气”稀释、置换室内污浊的空气。

“自然通风”自然是要靠老天爷刮风给力了,比如刮北风,北窗户进,南窗户出;风大,通风换气就强,风小就几乎没啥用。这就是所谓风压作用产生的自然通风。另外,大楼里的“热气”上升,从高楼层的窗洞飘出,同时会把室外的空气从大楼下半部分抽进来。这种情况术语叫热压作用,就是“烟囱效应”。如果热压作用同时刮风,情况就复杂了。

这些年搞建筑节能的人一直在“鼓吹”自然通风——既省初投资,又节约运行费。个人认为,对于普通办公楼、酒店、住宅,自然通风是非常值得采用的措施。我们单位的办公楼就是那种老房子,中间一条东西向的走廊,两边是办公室。全年很少开空调,只是在三伏天里开壁挂空调,全年运行才2-3周。而旁边写字楼从五一到十一都要开中央空调。

不过,自然通风毕竟是靠天吃饭的,室内的通风换气量、风向都是不确定的,不确定的东西就是靠不住的。何况当室外发生雾霾时,室内室外一个状况。

书归正传,医院的通风是为了“控制”室内空气质量,保证微生物、化学污染物和颗粒物等的浓度达到卫生要求。自然通风的不确定性会产生很大问题。

1. 在自然通风量不足的情况下,室内下风向的污染浓度可能超标,那的人就倒霉了。房间里面、房间之间、房间与走廊之间可能会发生交叉感染。我住院时就中招过。

2. 寒冷地区的冬天是不适合自然通风的。大冷天开窗户,没病的人都会得病。

3. 我国“相当”一部分地区在全年“相当”多时间里室外空气质量不合格,开窗户反而会污染室内。自然通风无法除尘。

4. 此外,即使有纱窗阻隔,小飞虫也会钻进来。这帮东西,尤其是医院里的虫,可是很吓人啊。

所以,自然通风是无法“控制”医院室内环境的。世界卫生组织WHO编过一本《医疗机构感染控制的自然通风》(Natural Ventilation for Infection Control in Health-care Settings),用于非洲低成本防治肺结核。病房和诊室开门直接对外,甚至就是个棚子。

自然通风只能是在天公作美时使用。且不说手术室这种要求高的地方,就是对门诊和普通病房来说,全年大多数时候,是要靠机械通风、空调系统的。机械通风和空调系统可以实现对室内外空气的过滤、冷热湿处理,保证室内舒适度和空气清洁度。所以,医院的后勤部门不能为了省钱,而不运行通风空调系统。省的一点点电费与患者感染后产生的治疗费相比是九牛一毛。

一些胸科医院和肺结核防治所,病房全靠开窗通风,墙上是壁挂空调器。笔者认为,传染病医院(科)的诊室和病房最不应该采用自然通风。必须采用机械通风空调换气和过滤。

当然,通风空调系统要正确维护,否则它会是个污染源。


欲了解更多资讯,敬请关注2014全国医院建设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