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代表张维仑、李嘉陵、马佳、游洪涛等提出在我市建一家专为老年病人服务的老年医院,让每个老年人都“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治疗护理机构功能不足
根据几位代表的调研,到2008年末,重庆市60岁以上老人有492万,占总人数的15.2%,201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634万,老龄化率达19%;2020年,老龄人口将达756万,老龄化率超过21%。
人老了,大多会面临病痛折磨。有的患上老年人特有的疾病,如老年性痴呆、脑血管硬化,以及一些老年人妇科病,而高血压、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等慢性疾病,在老年期也变得更为常见或变得更加严重。
代表们比较了目前的几家治疗和护理机构,都存在一些功能上的不足。张维仑代表说,养老院只能寄养生活能自理、身体较好的老年人,对很多特殊病人无法提供医疗护理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只能解决一些常见的小毛病;综合性大医院虽然治疗很有成效,但患慢性病的老人住院,会占用大量的医院床位资源,且其费用高昂,很多人无法承受。
目前,北京、上海、西安、成都等城市已经建立了老年医院。几位代表建议,在我市成立一所老年医院为老年人提供体贴的医疗服务,让临床科室全面考虑老年人的特点进行综合性治疗,同时在医疗费用上实施惠民政策,尽可能降低治疗费用。医院还要配套设立一个托老机构,为慢性病的老年人提供廉价而周到的食宿、护理服务。
尝试老年医院有甜头
“建老年医院完全是可行的,给老人们带来实惠。”昨天,张维仑等4位人大代表专程前往市第12人民医院进行了调研,听取民情民意,许多老年病人都对老年医院充满期望。
去年3月,第12人民医院尝试打造老年医院,其老年科在院内新设了“福寿康宁托老院”,为慢性病老人提供食宿和护理,目前50多位老年病人住在这里接受治疗。
72岁的徐茂中老人在这个托老院已经住了好几个月。他告诉几位人大代表,他有两个儿子,但都分居不同的地方,自从老伴去世之后,就一个人独居。“住在这里最让人放心,每天都有医生来探访,身体出现什么状况,立即会被送进医院去。”
“费用比那些好医院便宜得多,比同级别的医院也要便宜两成左右。”徐茂中说,每个月1000块管吃管住,还有人专门护理。住在这里的都是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大家都是老年人,身上的病也差不了多少,很快成为病友,一起聊天、相互照料,心情也放松了不少。
渴望价格便宜设施好
“老年人确实该有所属于自己的医院,专院专科治疗更方便。”昨日,渝中区新都巷的十余位老人听说有代表提议建立老人医院,老人们非常高兴,希望老年医院就医方便,而且费用低廉。老年还描绘了心目中的医院究竟是啥模样。
首先,设施应人性化。老年医院应该在硬件设施上下工夫,满足老年人群的需要。比如电梯的速度,都应该符合老人的承受能力。
其次,交通便捷。老年人群行动不便,医院最好是距离自家近点。
第三,费用低廉。老人疾病大多是糖尿病、心脑血管、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需要长期吃药,但他们的退休工资并不多,一旦花费太高就不敢进医院了。老人们还呼吁,在老年专科医院的基础上,更应提高老年人医保报销比例,真正让他们看得起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