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南京的医疗资源怎么分布?市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将如何解决?近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大会,宣布南京将建设中国健康服务与生命科技名城,今后南京将在河西建设南京心血管病医院,而医疗资源相对薄弱的江北地区也将开建南京医科大学桥北医院,此外南京明确规定公立医院将以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为考核标准,不与业务收入挂钩。
医疗资源向新区和薄弱区聚集
目前南京主要优质的医疗资源全部聚集在主城区,像江北地区连一家三级医院都没有。不过今后这样的局面将得到改变。
记者从《关于建设中国健康服务与生命科技名城的意见》中获悉,今后南京将推动医疗医院优化,要“走出城门、跨过长江”,将优质医疗资源向新区和薄弱区聚集。
据悉,在“十二五”期间,将建成南京市(青龙山)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河西新城建成市儿童医院河西医院,将建邺医院并入市第一医院,建设南京心血管病医院;南部新城加快完成市中医院迁建扩建工程;江宁区建成南京医科大学明德医院;栖霞区发展好鼓楼医院仙林医院;浦口区加快建设南京医科大学桥北医院,并采取“院府合作”、“校府合作”、医联体、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探索三甲医院及高校支持基层卫生事业发展新模式。
此外,对于像聚集了大量医疗资源的玄武区、秦淮区、鼓楼区,南京将严格控制医疗机构数量和规模,“老城区内严禁新建扩建大型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文件中明确规定。
此外也将对民营和外资医疗机构积极鼓励发展,并大力发展“精神、儿童、妇幼、护理、康复”等专科医疗机构,建立三级康复体系。
破解“以药养医”难题
“以药养医”是市民反映看病贵的重要原因,那么南京下一步将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据悉,南京将对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并以改革补偿机制和落实医院自主管理权为切入点,完善财政补偿机制。
在对公立医院的考核标准中,南京将建立以服务质量、服务数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绩效考核机制,而且文件中明确表示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不与业务收入挂钩。”
而评价结果也将作为财政投入、医保定点资格、院长绩效考核等的重要依据,同时文件中表示,南京将加快构建分级诊疗制度,制定分级诊疗办法,推动形成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就医格局,2020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率达58%以上。
市民卫生信息将电子化智能化
今后南京市将建设卫生信息平台和人口信息库、电子病历资源数据库、健康档案资源数据库、医学专业知识库,居民的健康卡与市民卡也将深度融合。
同时加快远程医疗、移动医疗、预约挂号、健康管理、智能社区卫生服务等项目建设,实现卫生与医保、药监、计生、公安、民政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交换,建立跨系统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到2020年,医疗智能化服务覆盖率达95%以上。
鼓励医生“多点执业”
备受关注的医生多点执业问题,南京也将明确放宽限制,只要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或累计有5年以上临床工作的执业医师,就具备多点执业资格。同时南京将鼓励医师多点执业,医务人员可通过多点执业及超额劳动获取合规报酬,也鼓励建立区域性卫生人才有序流动的机制,积极推进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
建成10个有影响力的临床医学中心
今后南京将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推动建设中国医学科学院江苏分院南京医疗中心。此外也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特色专科、特色医院,建成10个具备国内领先技术水平、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临床医学中心。
将在肝脏、肾脏、心血管、骨科、康复等专业领域形成南京品牌,并力争新培养1—2名院士,引进5—10名国际高端、行业领军的学科人才,培养和引进50名以上具有创新思维、带动本学科发展、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
力争2020年空气优良天数比超85%
南京今后将实施“健康南京行动计划”,其中重点治理工业废气、工地扬尘、道路扬尘、汽车尾气、秸秆焚烧等影响大气环境的顽症,以及噪音、油烟扰民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力争2020年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5%以上。
并且也将探索整合地铁、公交、出租等城乡交通运输资源的有效方式,创建“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积极倡导绿色交通发展。推进城市绿地生态建设,提升“园林城市”功能辐射能力。
欲了解更多资讯,敬请关注医用工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