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以来,许多医院开始实行“无陪护”护理,但在持续推行中或多或少都遇到了困难。“无陪护”的核心是什么?对“无陪护”病房该如何管理?家属探视问题怎么解决?要保证这一护理模式的可持续性,医院内部管理是否也需要作出相应调整?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在这些方面已进行了5年探索。去年,一份针对该院2704名住院病人的调查显示,病人对基础护理的综合满意度达到97.93%。慕名而来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从2003年到2009年,该院年住院患者数由13360人次上升到25494人次。如今,“无陪护”已成为该院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日常照护:贴身更贴心

  “病人一个人在医院,亲友都不在身边,给予他们细致周到的生活照料是做好‘无陪护’的基础。”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护理部主任田丽说。

  一天上午11时许,记者随该院营养科送餐车来到神经19病区。虽是吃饭时间,但整个病区静悄悄的。餐车到达病区的时候,病房里每人一张的统一样式的白色小餐桌已经摆好。经询问,病人们已经在护士的协助下洗了手,调好了卧位,糖尿病病人也已注射了胰岛素。

  田丽说,该院已形成了一套护士协助病人进餐的流程,医院称之为“套餐”,包括协助病人洗手、餐前服药、协助有需要的病人进餐及服用餐时药、观察病情、关注进餐量、饭后整理餐桌等。她说,像协助进餐这样的在无陪护状态下的常规护理操作,该院都制定了相应的规范化标准操作流程。目前,这样的“套餐”一共有18套。

  在该院采访的过程中,肝胆13病区护士长权月告诉记者,该院有许多护理措施十分细致。比如,为保证患者服药时水温适宜,护理部规定每名患者的口杯里都必须提前晾有半杯水;在夜间巡视观察患者呼吸时,要用手电筒观察患者腹部,避免频繁开灯等。

  记者了解到,一些来自护士的小发明也为病人带去了许多温暖。在骨科,一些骨盆骨折的女病人连翻身都很困难,换内裤和上厕所对她们来说就是“高难度动作”了。该科的护士发明了骨科方便内裤和女用小便器。内裤的左右两侧是系带的,方便更换;女用的小便壶使用起来不用抬臀,能够防止体位改变对病人的不利影响。

  一名家住天津市红桥区的病人说,他之所以不住家门口的医院,而要跑到40公里外的三中心医院来,是因为听了邻居和很多亲戚朋友的介绍,“那里的护士对病人倍儿好,比自己的闺女都亲”。

  安全管理: 变被动处置为积极预防

  “无陪护”病房里最重要的是什么?是患者的安全。田丽表示,要对可能出现的意外危险因素进行评估,为高危人群制定特殊的护理措施。

  记者在肝胆13病区一名病人的床头柜上看到了一个画着小人的贴签,护士长权月说,这个标识表明患者是易跌倒的高危人群。记者从夹在床尾的护理记录单上看到,护士对这名病人的巡视时间间隔是半小时,而对非高危的病人是一小时左右巡视一次。

  据该院妇产科护士长耿志洁介绍,凡符合年龄在65岁以上、术后能下床活动、有脑部疾病后遗症等3项条件中的1项者均在筛查范围内。筛查时对患者的跌倒史、意识状态、身体平衡、步态、与医院的合作程度、疾病种类、症状等以打分形式进行评价,评分在25分以下的列入高危人群。对高危人群的护理措施与别的病人不同,比如加放床档,下床时有专人扶助,增加护士的巡视次数等。

  在这家医院,患者安全第一的意识已渗透在许多细节中。该院护理部王晓萍说,患糖尿病的住院病人很多都需要注射胰岛素。而胰岛素的种类很多,护士们每次给患者用药时都要重新核对,费事不说,还特别容易发生给药错误。于是,该院护士自行设计了胰岛素笔架,将病人的床号和所用的胰岛素一一对应,不但解决了把药搞混的问题,还提高了护理效率。

  耿志洁说,这种安全管理,实质上是把以往发生不安全事件后的被动处理,变为事前的积极预防。据统计,该院住院病人意外跌倒数从2006年的6例减少到去年的0例,非计划性管路脱落从2006年的15例减少到了去年的7例。

  家属探视:多一些人情味

  田丽说,“无陪护”不但不能禁止家属探视,护士还要积极利用探视时间与家属进行有效沟通。

  该院的住院患者家属探视时间是每天16时到20时。记者在普外科病区看到,15时10分,护士们就已经为病人整理完床单位、洗完脚。16时30分左右,随着家属陆续到来,负责病人的护士也来到病人床边,向家属一对一地交代病人一天的饮食、二便、睡眠和情绪等情况。

  普外科护士长陈文丽说,探视时间还是一个对病人和家属共同进行健康宣教的好时机。如果病人第二天手术或需要做特殊的检查,探视时也要提前告诉家属预留时间。对于一些恢复不是很顺利的患者,更要将病人病情进展好的方面和妨碍恢复的情况主动告诉家属。如果患者病情复杂,病人的主管医生也要加入沟通。

  该院还想办法解决了一些特殊病房的探视问题。CCU(冠心病监护病房)的病人需要绝对卧床休息,同时为避免医源性感染,是严禁探视的。该院就建立了一套视频探视制度,每天16时30分到17时,CCU病房的病人在病床上就可以和家属通过可视电话通话。通话双方都有主管护士或资深的技术护士从旁协助,以确保安全。

  护理管理:理顺责权利

  田丽表示,“无陪护”模式可持续推行的关键是要理顺机制。据介绍,目前该院病区床护比为10.46,与许多医院比并不算高。该院对护士实行分层管理。在每个护理单元,护理部根据护士的学历、资历、专业技术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等,设置护士长、技术护士和辅助护士。其中,按照护理责任、难度和资质要求的不同,又将技术护士分为三级。同时该院还依据危重患者数量和护理工作量,将病区分为三类,在病情危重患者数量多的病区护士数量也多,特别是级别高的护士多。另外,该院护理工作实行垂直管理,护理部可以动态调配护士。

  该院从去年起不再招收康复助理(护工)。实施“无陪护”后,护士的工作量加大,怎么调动其积极性呢?田丽说,绩效考核依据的是护士的工作量、工作质量和岗位级别,每一项都有刚性的考核标准。比如工作质量的考核量化为病人满意度、护理质控组的测评、护士间相互测评。其中,患者满意度评分占护理质量总评分的30%,每个科室每月调查的患者人数不得少于病房患者总数的20%。

  除了薪酬上的激励,该院还做出了一些受到护士欢迎的安排。比如,在排班方式上,排出了7:30~19:00的“大连班”,让护士集中时间上班、集中时间休息。该院其他部门也对“无陪护”工作给予支持。记者看到,以前由护士承担的取药、陪检等任务现在都由该院运送中心的人员完成。

  据了解,目前该院的“无陪护”护理收费标准为每病人每天收费18元,其中包括8元包餐费和10元陪床费。该院院长杜智说,这样的价格与付出的成本相比有不小的差距。虽然由于该院的经济运行良好,对护理的亏损还“赔得起”,但是依然迫切希望有关部门研究出台政策,允许适当增加护理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