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潍坊市中医院全力建设、精心打造的4万平方米的新门诊综合楼正式启用。潍坊市中医院作为一所综合实力雄厚、医疗资源丰富、在省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三级甲等中医院,她的成长与发展,时刻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心,新门诊综合楼启用无疑在健全完善医院硬件建设的同时,更使其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走向更优、更精、更强,从而进一步推动医院朝着打造半岛区域中医诊疗中心的战略目标加速迈进。
全力打造国内一流诊疗环境
2012年10月门诊综合楼正式开工,2013年12月完成主体建设封顶,2014年10月1日开始试运行……短短两年时间,一栋气势宏伟、功能齐全、设计人性化智能化的门诊综合楼呈现在全市人们面前。这是一个时代手笔,这是一项福民工程,也是市中医院人自强不息的历史见证!
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奠定医院可持续发展基石。市中医院坐落于中心市区,多年来面临着发展空间狭小、就诊流程不合理、停车难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医院的健康快速发展,也为患者就医带来诸多不便。为尽快改变这一状况,更好地满足广大老百姓的就医需求,市委、市政府给予大力支持,分别于2004年、2010年两次来院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医院北邻拆迁相关事宜;2012年,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全体成员会议又对医院整体规划及门诊综合楼建设进行安排部署。这3次关键性会议,为市中医院的长远规划发展及新门诊综合楼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医院向着现代化、规模化发展迈出重要一步。
新大楼设计人性化智能化,打造国内一流诊疗环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档次配置。看大楼外观,白色铝单板外墙与蓝色窗体互相映衬,衔接之间采用立体质感设计,地上3-7层还通过连廊与外科楼连为一体,使整栋建筑显得简洁明快、精致优雅。看大楼内部,整栋大楼分地下两层,地上13层,其中地下两层为停车场,1-6层为门诊,7层为腔镜中心,8-13层为病房,内部装修全部采用生态环保材料,以绿、黄、白为主色系,现代感十足,各层功能区域明朗、病房宽敞明亮。而在功能设计上,这是市内功能最齐全、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门诊综合大楼。一层门诊大厅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将医学证明的登记审核盖章、导医服务、预约诊疗、志愿服务等集成整合,一站式为病员排忧解难。门诊1-6层均设有挂号收费窗口、“银医通”自助缴费系统,2-6层候诊区域相对独立,并在每个侯诊区设立导医分诊台,合理分流人群。7层的腔镜中心整合消化内镜室、普外内窥镜室、妇科宫腔镜室和纤支镜室等,实现内镜检查的中心化、一体化管理,在省内中医院首开先河。8-13层的病房宽敞明亮,阳光充足,拥有独立卫生间、网络电视、中央空调系统、中央供氧系统、医用护理通讯系统等,24小时供应热水,住院条件达高级星级宾馆标准;病床均为特别定制,集高低调节、折叠餐桌、输液架等功能于一体,既实现了功能的最大整合,又有效节约了病房空间。而大楼的信息化、自动化程度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在全市首家引进美国贝克曼实验室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检验系统,该检验系统可同时检测70余个项目,患者只需抽1管血就能进行生化免疫100多项检查,批量报告时间提前30-60分钟;引进先进的门诊自动发药机,从缴完费到配好药,最多只需8秒钟时间。同时,各楼层南北两侧均设有阳光活动区,形成了一个别具特色的交谈、观光区域,让患者在轻松中享受诊疗。
借力推动各项工作超前发展
医院在新门诊综合大楼开工建设的同时,超前思维,谋划长远,十分重视医院软件建设,在引进培养人才、重点专科建设、提升医疗质量、突出中医药特色等方面下足功夫,做到了“硬件更硬、软件不软”,实现了跨越发展。
实施人才工程,高层次人才总量迅速增加。为紧跟医院快速发展步伐,医院不惜重金引进人才、培养人才。近两年共招录150多名博士硕士人才充实到临床一线,派出100余名业务骨干到国内外知名医院进修学习,同时定期邀请解放军总医院、上海交大附院等多所医院的专家来院指导教学,打造一批领军人才梯队。目前,医院拥有职工1800名,其中高级以上职称210名,中级职称498名,博士、硕士研究生303名,硕士生导师20名,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名中医药专家9名,鸢都学者2名,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18名,潍坊名医名护46名,其影响力和知名度逐步攀升。
加强专科建设,核心竞争能力全国前十强。重点专学科建设是衡量一所医院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市中医院把“全省当龙头、全国争上游”,作为重点专学科建设的奋斗目标,推动了专学科建设集群化跨越发展。目前,医院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国家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个;省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5个;市级重点专科17个。设有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王法德工作室、王景彦工作室,“鸢都学者”设岗单位3个,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合作机构1个。其中,新搬迁到门诊综合楼9-12层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骨伤科,其学科结构更加优化,定位更加准确,重点更加突出,下设手足骨、创伤骨、正骨中心、关节骨、运动医学、关节镜、骨伤康复、矫形骨、颈腰痛、股骨头坏死及骨肿瘤、脊柱骨、老年骨病等12个子科室,进一步完善了从急诊急救到骨伤康复的一体化诊疗服务模式。近年来,脊柱疾病、关节置换、畸形矫正、外固定支架治疗复杂骨伤等均走在国内先进行列,其中骨盆骨折的外固定治疗和椎体压缩性骨折治疗入选全国地市级医院百项绝活。原门诊及骨伤科搬迁后腾出的发展空间用于国家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外科的建设发展,其学科规模实现新扩张,下设乳腺甲状腺、胸外、心外、微创、小儿、胃肠、肛肠、血管、肝胆、肿瘤、泌尿、急救等子科室,是地区腔镜培训中心,“鸢都学者”设岗单位,在现代医学领域和中西医结合领域实现多项突破,率先在全市开展各类手术30余例,综合水平已跃居省内先进行列。
狠抓医疗质量,医疗技术水平大幅度提升。医疗质量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是医疗服务的生命线,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和永恒主题。围绕起点高、项目新、带动大的标准,多学科携手合作创新开展医疗项目管理,甲状腺疾病一体化诊疗、恶性肿瘤一体化治疗、股骨头坏死一体化治疗、前列腺疾病一体化诊疗、骨质疏松症一体化治疗等19个医疗项目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展,带动了全院医疗技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整体提升。在“舒心病房”创建率达到100%的基础上,突破传统护理服务模式,每个病房从细处入手积极推行护理“品管圈”活动,促进了护理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进程,切实提高了护理专业化服务水平,为患者提供了连续、全程、无缝隙的优质护理服务。
奋力建设半岛区域中医诊疗中心
新门诊综合大楼的启用,更加激发了市中医院人的青春活力,点燃了干事创业激情。今后,市中医院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升市区”的决策部署,紧紧抓住上级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历史机遇,进一步扩大服务规模,拓宽服务范围,于今年10月份开工建设4万平方米的门诊综合楼二期工程,规划建设9.5万平方米的山东省中医医疗保健中心,在高新区规划建设10万平方米的中国中医研究院潍坊分院,在滨海分院规划建设12万平方米的综合医疗活动区、康复养老保健区,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需求。力争经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把医院建设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中医药优势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胶东半岛区域中医诊疗中心。
欲了解更多资讯,敬请关注精品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