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钱江晚报》刊发了一篇短文,部分如下:

  马云:好医生能否少一些老病友

  常常听医生说自己有几个跟了几十年的老病友,我愕然吃惊这些引以为豪的例子。我也特别纳闷,很多医院和卫生局经常拿每年增加多少同样病例的人数和接诊次数作为业绩汇报。

  我认为,医院和医生应该以病人复诊率越低越好来考核。而卫生厅局应该考核同样的病例人数减少幅度,应该以防止和控制病为主。像消防局应该考核火灾减少的次数,而不是救火的次数。

  笔者觉得马云说的欠妥!


内行来吐槽:马云,不懂医学请别瞎说


  虽然和大多数人一样,笔者一直非常钦佩马云做为企业家的胆识和见解,也长年为淘宝大业默默的掏空了钱包。但是,这篇不知是软文还是无心之说的新闻还是显露出这位中国新首富并不懂得医学。

  和所有的行业一样,医生也有受欢迎程度之分。这年头,理个发还要挑挑发型师,看病这么大的事谁不想放心点。刚出门诊的小医生,病人瞧着嘴上没毛,在门口看一眼就跑光了,时间久了,年轻医生慢慢的熬,青丝变了白发,才换来了越来越多的回头客。能让病人觉得值得等是医生的自豪,代表着医生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用老病人多来衡量医生水平也许并不科学,但是医患之间彼此熟识对治病也有好处。医患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服务关系,也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更需要的是人与人的交流。长时间建立的信任与熟悉感,能够让医生更大胆的用自己所学所知去解释建议查找原因,一起对抗病魔,这才像是理想中的社区模式、医疗模式。马云有句名言叫做今天的我你爱理不理,明天的我你高攀不起,在这里是否能改成今天的我你信任有加,明天的我你一定感激呢?

  再谈点科学吧,医学上有个词叫随访,医院根据医疗、科研、教学的需要,与诊治后的病人保持联系或要求病人定期来医院复查,对病人的疾病疗效、发展状况继续进行追踪观察所做的工作,就称作随诊(follow up)。简单地说,就是在诊治后,对病人继续追踪、查访,限于条件,随访是以要求患者定期复查的方式出现的,这也就是马云所说复诊率。

  往小了说,随访对病情的管理非常重要,中国现在有3.3亿高血压患者,1亿糖尿病患者,大量的慢性病患者病情需要监测,随访率低导致的是慢性病的管理不严,最后受难的还是患者。往大了说,随访研究是循证医学时代重要研究方式,随访的得到的数据大力促进了医学的进步。医学不是程序员改正bug,看一次病就能把病治好,永无后顾之忧的想法实在不应提倡。

  其实在临床中,有打了几十个电话也躲着不愿意接的病人,有出院前多次交待病情也不愿意再来复诊的病人,有住在病房数年让医生头疼的老赖病人,也有对着熟悉的医生护士都叫小名、叫闺女,还帮着张罗对象的病人。其实对于医生来说,医患之间是天敌还是互相依赖,病人是复诊还是初诊,他们可能没想那么多,治病救人,本是天职,相反,无论是复诊率还是别的指标,动辄就我认为,医院和医生应该XX来考核。的外行人言论真的挺让医生们心烦的。


欲了解更多资讯,敬请关注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