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不少的民营医院经营者们遇到医院建设管理出现困境的时候焦头烂额,很想尽快拿出办法解决眼前的困境但又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偶尔了解到同行医院的优秀经营方式想参考一下,融入自己的医院,却发现于自己想要的效果大相径庭。面对一大堆医院经营数据,看初诊率,看挂号数,看复诊率,看首液消费,看治疗手术费用;尽力的想把其中的问题与医院的管理营销方式挂钩,尝试着改革,结果又似乎没有多大改变,偶尔业绩好的一段时间,感觉找到了思路,不久紧接着业绩就下降。起起伏伏的状态,让不少处于困境中的医院经营者们感到迷茫。


透过现象看本质 院长如何判断医院经营问题


  对于这个现象,民营医院的院长们应该跳出现象看本质,首先,经营者们应该分清数据与管理营销的内在因果关系。牵强的把某个环节与医院的业绩挂钩起来是误导医院经营思路的一个重要原因。民营医院一直在说做长远,那么就要明白,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为什么有的民营医院越做越好,有的民营医院时间越久口碑越差,原因就在于在经济效益与口碑建设中间平衡点掌握的不同,作为资本经营,民营医院追求利润无可厚非,但医院与别的行业不行,医院的本质还是治病救人,能解决病人问题是首要前提,有些医院全院采用笔下专家的经营模式,那既然从一开始就追求短、平、快;中间又没有质量保证,那么后期出现病号越来越少的情况,自然无法避免。作为业内人士,深知这中间的问题非朝夕可改。只是建议医院老总们平衡好经济与口碑的天平,用短期的经济效益换取医院的长远口碑绝不可取,用句资本的话来讲就是经营者要教会每个医生做生意。做生意而不是搞研究,生意要做好,自己的货要好。高价的货物,得有他值钱的地方。不要把短、平、快单纯的认为是医院的高消费,同样的包包,香奈尔那么贵,为什么购买者还是趋之若鹜,同样生一个孩子,普通妇幼医院一两千,和睦家医院几万、十几万同样有人去,口碑也不差。不追求短平快的经营模式,指的是医院不要以牺牲口碑为代价,用纯粹的欺诈方式去吸引患者。当医生面临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选择的时候,通常医生会选短期,这点需要管理者们本身就有一个度,既不能把医生束缚的太死,也不能让其毫无顾忌的开发。

  以前说病人是肥猪,来一个杀一个,那是因为信息的严重不对称性,患者对医疗的无知,现在的互联网高度透明,人民文化素质也提高了,就提出了病号是上帝的观念,那既然是上帝,医院就不能来一个杀一个,应该是来一个服务好一个,只要是医院的医疗服务价值与医院的收费成正比,那么效益与口碑的平衡点就找到了。医疗质量与服务是建立顾客忠诚度最好的方法。是医院竞争的最实际的切入点!服务水准绝不能靠猜测和印象来评估,必需要有一个量化的数据来参考,解决了病人忠诚度的问题就解决了后续病源的稳定性问题,医院经营者们也就不会为医院病号源的过度起伏而无所适从了。

  再接着就是通过财务管控,使医院产生利润。利润从来不是意外的收获,而是刻意追求的结果。医院的业绩不是广告砸的越多就越好,就像一个医院当月营收1000万,如果在第二个月追加一倍的广告投资,并不一定能换来一倍的业绩。所以,缜密的财务管理,能为医院创造最大化的效益。

  现在都提倡民营医院差异化竞争,差异化竞争不是找一个新的广告媒介,吹一个虚假的治疗技术。差异化竞争在医院运用的本质就是提升医院的品牌价值,创造出对病人有利的、优于且有别于竞争者的优势,无论是民营医院服务理念的差异化、还是民营医院服务推广差异化或者是诊疗项目的差异化,都以遵循一个核心,就是以病人为本”.一切围绕着病人与医院的关系来经营医院,差异化竞争要求民营医院只有通过更新服务理念,调整管理策略,寻求适应其自身发展的的最佳管理方式,才能在变革中发展,在竞争中取胜。


欲了解更多资讯,敬请关注医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