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转诊零病例,双向转诊渠道不畅,形同虚设;
转上不转下,社区向医院转诊,而医院转诊社区几乎为零;
缺乏统一标准和监督机制,重形式不重实质;
双向转诊不持续,虎头蛇尾。
双向转诊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是根据患者病情和居民健康需要而进行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综合或专科医院之间的转院诊治过程。双向转诊对于明确医疗机构职能分工,建立“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格局,促进病人合理分流,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控制日益增长的卫生费用,解决目前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如此良好的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却遭遇诸多困难,使转诊不畅。不禁想问双向转诊为何难么难?
第一难:钱的问题
目前我国各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是独立的经济实体,收入直接取决于患者和服务项目多少。由于经济利益驱动,政府投入不足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愿意主动将患者转向医院,而患者没有饱和的医院也不愿意把进行后续治疗的病人转回社区。
第二难:信任危机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发展过程自身存在的很多问题,导致了其社会认知较差。如社区服务网络不健全,覆盖率不高、可及性差;人员素质不高,缺少全科医生,服务质量难保证;资金投入不足,设备落后信,信息化程度低,服务手段欠缺;转型而来的社区服务机构缺乏社区卫生服务理念,“六位一体”服务开展不均衡,服务缺乏特色。
第三难:政策拖后腿
目前我国区域卫生规划存在不合理或不落实的现象。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对公立医院承担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和双向转诊职责缺乏约束和规范管理。部分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支持力度不足、医疗保障配套政策滞后,没有及时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导致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生存困难,从而造成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度和利用率不高。
第四难:无规矩,何来方圆
目前双向转诊缺乏明确的上转诊、下转诊标准和转诊程序,没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监管措施,直接影响了双向转诊的有效开展。
探求难题破解之道
营造政策环境是前提
1.卫生部门要制定区域卫生规范,规范不同医疗机构功能。
2.政府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合理就医格局;
3.医保部门应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定点机构,同时拉大社区卫生机构和医院的费用报销比例;
4.最后还要积极探索实行社区首诊制。
强化服务内涵是基础
1.合理布局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以增强服务的可及性;
2.加强社区医务人员培训,不断提高人员素质;
3.强化全科服务理念,实现“六位一体”均衡发展;
4.引入信息化,实现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信息共享。
规避利益冲突是核心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坚持政府主导,体现卫生事业公益性,通过加大医院投入,实行社区卫生服务收支两条线等措施,避免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趋利性。
另外,还应建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能够接受的转诊利益规范,以协调上下级医疗机构的利益,也可以通过行政手段约束双向转诊双方。
建立监管机制是保证
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应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强双向转诊工作的组织保障,细化工作方案,明确双向转诊标准、流程,建立有关的规章制度,设立相应管理机构,制定监督管理措施。
欲了解更多资讯,敬请关注医院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