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身体各方面机能均十分脆弱,需要特殊的照料和看护,因此,新生儿病房设计就需要兼顾更多方面的需求。除了要为新生儿提供医疗保护手段之外,还要方便医护人员开展工作,此外,新生儿病房设计也越来越多地融入了环境因素,例如声、光、色彩等,都是不可忽视的细节。
噪音和强光作为应激源可能导致应激反应,引起新生儿呼吸不规则,易发生呼吸暂停,心跳呼吸频率加快,耗氧量增加,体重增长不理想,打搅睡眠及改变睡眠状态。因而在病情允许情况下暖箱上盖毯子,毯子可降低暖箱内的噪音和光照;降低工作人员活动声音,将各种医疗设备的报警音调至最低;迅速处置各种设备的报警声音。特别是在晚上创造一个昼夜有别的环境。这样可使患儿生理指标稳定,睡眠时间延长,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及疾病的恢复。
对新生儿有益的视觉刺激,周围环境要颜色鲜艳,新生儿可视距离60 cm,在15~20 cm视觉最清楚,有学者研究发现两周婴儿有图形知觉,15天婴儿能辨别颜色。因而工作人员穿红色衣服,婴儿用鲜艳的被服,墙壁上张贴图文并茂的鲜艳图案,可使其对周围的视觉反应更敏锐,可帮助婴儿形成活泼开朗与人为善的良好个性。而文字的刺激对婴儿的早期智力开发有一定作用。
除医疗所需外,不应该给予婴儿母乳以外的任何东西,病情允许进食,有吸吮吞咽功能的患儿抱抚、经口喂养;不吸吮或不吞咽的患儿予安置胃管喂养;对于有强烈饮入渴望而病情不允许多进食的患儿除予静脉营养外,还应予非营养性吸吮。非营养性吸吮可使胃肠蠕动能力增加,促进胃肠排空,增加奶量,促进口腔满足感,情绪得到安抚,有利于生长发育。
为患儿营造适于睡眠的环境 新生儿每天睡眠时间达18~22 h,几乎整天处于保护性的睡眠中,充足的睡眠对婴儿以后的顺利生长发育有好处。因而要对婴儿减少刺激、促进睡眠。室内光线柔和、降低噪音,减少医护人员不必要的活动。放入宽松柔软的包裹和睡袋内,使其放开手脚自由活动,充分舒展身体,体验外界的感受,使大脑得以发展。
住暖箱的婴儿予制作温暖、柔软、舒适安全的鸟巢,胎儿在宫内时周围是温暖的羊水、柔软的胎盘及子宫组织,娩出时喜欢卷曲着,像在鸟巢里那样喜欢被抚摩。而住在暖箱内四肢暴露,活动时触及的都是冰凉的坚硬的箱壳,使新生儿缺少安全感及舒适感。皮肤黄染的患儿由于治疗的需要将其放入光疗箱内,眼及会阴部用黑色的护罩罩住,防止伤害眼及生殖器;暴露躯干与四肢会使患儿因缺少安全感、舒适感,而烦躁哭闹,为了防止抓伤擦伤皮肤,患儿手足要戴上柔软的棉布套子。
目前,我国的新生儿病房设计还处于发展阶段,与国外先进理念和技术有着明显差距,不过随着近几年“走出去,引进来”的效果越发明显,我国的新生儿病房设计建造工作已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相信未来一定会与国际接轨,为新生儿提供一流的医疗呵护。
相关阅读:
医用工程中对医院病房设计的常规要求
医院病房楼设计规范中的“绿色理念”
从手术室装修设计案例看医院建筑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