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月,北京市启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选择北京友谊医院等5家医院分3批进行试点,主要探索医药分开、管办分开、建立财政价格补偿机制、法人治理运行机制、医疗保险调节机制,其中医药分开专业服务改革的关键环节。

试点的5家医院门急诊医保患者药占比由70.1%下降到58.2%,次均医疗费用由440元下降到355元,次均个人自付费用由196元下降到144元。同时,医事服务费改革也充分体现了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2012年试点医院职工收入增长达到30%以上。

封国生表示,市医管局将在下半年继续推动医改,进一步在医药分开、法人治理、绩效考核、医联体建设、薪酬体系等涉及公立医院改革的重点领域进行探索,继续保持和巩固5家改革试点医院改革成果,积累更多有益经验,促进医院管理和运行机制的转变,积极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封国生特别提到,其余的市属医院提前筹划,在思想和行动上做好充分的准备,确保一旦市委、市政府有新的改革部署,各医院能顺利、平稳实施。这意味着,北京医管层已释放出北京市属医院将全面推行医药分开的改革信号。

 

局长视点:北京市属医院要迎接“医药分开”


创新性的绩效考核体系

身为北京市医院管理局"掌门"的封国生局长表示,北京医院管理局定位是一个专门管医院的行政部门,医院管理就是最核心的内容。因此,在医院的服务效率、群众满意度等体现公益性的各项工作中都会加大力度。

封国生曾担任医院院长多年,他表示医院院长这个角色主要涉及医院的具体管理,当然也要关注医院如何发展。比如,医疗服务,公益性的体现,还有医疗质量、医患关系、医院建设等。作为医院管理局局长来说,就要从全局角度来考虑问题,不仅要考虑如何落实全面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的各项工作要求,还要完成好公立医院办院方向的引导与如何满足人民群众就医的需求,医院的发展建设等事务。

医院管理局定位很清楚,就是管人、管事、管资产。卫计委是行业管理,管标准、管准入、管政策、管监督等,而医院管理局就是要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措施,使医院管理更加规范,在医院的发展建设方面保证其具有可持续性。

在落实任何一项工作,都必须要找到一个好的抓手。封国生称,医院管理局主要通过绩效考核来实现对各大市属医院的评价和管理。现行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大类。定量指标占70%,定性指标占30%25项定量指标是依据医院过去3年的实际工作情况而确定的。根据各医院的不同特点,诸如抗菌药的使用、平均住院天数等,部分指标的"门槛"设置高低也有差异。

在定量指标中,社会评价占比最大,包括患者满意、费用适宜、质量保证和职工认可四个大项,共计52分。其中患者满意度10分;预约就诊率5分;医疗纠纷发生率5分;人次均费用控制率5分;抗菌药物使用合格率5;每项指标都有具体的计算方法和记分方法。年度考核将在综合定量考核结果基础上再加上定性考核结果得分,最终用百分制表示,并根据得分高低分为ABCD四个等级。

 

大型三甲医院再定位

封国生局长曾明确表示,北京市属的大型3级医院,应该发展成疑难危重疾病的诊疗中心、重大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中心、高水平的科研创新中心和高层次的人才培养中心。

据封国生教授介绍,美国耶鲁医院的床位数只有1000张左右,可该院在全美排名历年来都保持在前3位,原因是医院在提供优质临床服务的同时,成为美国最著名的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和新技术的研发中心。耶鲁医院不仅仅是研究型医院,实际上也是创新型医院。根据这样的定位,北京市属的这些大医院,就应该朝着研究型、创新型的医院方向去发展和整合。

 

构建分层分级诊疗体系

当下北京市属21家医院,门诊量相当于全市门诊量的40%左右。住院病人数约占全市总住院人数的45%左右。这样的医疗工作量还是非常大的。封国生教授表示,在北京市属的特色大医院,挂号难、看病难的现象仍将普遍存在。

对此,封国生倡导的解决之道是构建全方位为医疗服务体系,实现有效的分层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制度。他表示,用扩大医院规模的方法来应对不断增长的患者,不是唯一的好办法,必须采取分层分流的诊疗策略,把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留在基层解决。

封国生表示,我们搞医联体,就是把周边的医院联系起来,我们为其提供技术支持、专业培训,甚至直接把我们医院的医生派下去,植入3级医院的优质资源,目的是尽快提高基层的整体医疗服务水平,小病、慢病让老百姓在社区解决。这样,3甲医院腾出空间和时间,让那些急危重症能够得到更好的治疗,也就是分层分级诊疗,本质是有序就医。如此,老百姓得到方便就医,医院整个环境也得到不断改善。

 

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是关键

北京市医管局对学科建设一直予以大力支持,医管局就制定了临床医学发展专项扬帆计划,主打四级学科的科研突破。

封国生称,市医管局每年投入5千万来支持重点特色学科的发展和临床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的应用,计划在五年内培育出60多个临床特色学科、70多个临床重大技术创新项目,争取把这些特色学科打造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学科。

临床重点专业,医管局要支持300万,医院还要配套支持300万。临床技术创新项目,医管局支持100万,医院也要配套100万。

除此之外,北京市医管局还通过绩效考核,来推动科研教育的管理。这种绩效考核是医院精细化管理的一个工具,也是一个创新性手段。在这里,侧重了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些内容,目的是通过这些指标的考核来提升医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能力。

学科建设、重大技术的创新,最关键的就是要有人才梯队。人才梯队的建设,是学科和新技术创新的支撑关键,也是医院发展的核心。为了使这种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能够落到实处,北京市医管局就推出三个计划:使命计划、登峰计划和青苗计划。

其中,使命计划主要支持院士、北京学者,国家级人才,中华医学会三级学科的主任委员等,目的是在市属医院这个平台里,充分发挥其领军作用;登峰计划主要是培育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使他们能够更快的向前发展,再攀登一步;而青苗计划,主要是对学生骨干给予支持。

封国生教授牵头实施的这三项计划,针对性和目的性都很强,也是希望对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大培育和支持的力度,从而提升学科医院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