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合理的人员配置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医院规划整体运行,也是保证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多年前就开始以全员聘任定岗定编为切入点,进行了人员优化配置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专科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综合测算模式。小编将他们现阶段的研究成果作了一些整理,供各位人事科的老师参考。


医院运营管理必读:如何优化人员配置?

 

  配置原则

  综合考虑工作内容和数量,选取医生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患者的全部诊治过程,以及患者对病房医生的需求,进行配置测算,并进行针对性的医疗流程再造。

 

  调研方法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内科普通病房、外科普通病房和重症监护病房进行调研,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患者,跟踪记录住院病人在该病房接受的全部诊疗、手术过程,通过测算住院病人所消耗医生工作总时间,得出患者对医生的总需求,进而测算出病房医生的编制标准。

  同时,根据对各项诊疗平均耗时的测算,对现行医疗流程进行分析,得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

 

  统计分析

  通过跟踪调查数据发现:

  1 内科病房周转最快,患者住院天数最短,每名患者对医生的需求最少,而其中交班和介入手术占用了最多的医生资源,所以内科病房的关键在于保持较高的周转率,减少交班环节占用时间,同时合理高效地进行介入手术的安排,使得医生资源能为更多的患者服务。

  2 外科病房除手术和交班外,各种谈话占用了较多时间,故应在加快周转率、高效安排手术的同时,减少无谓的交流时间,可考虑通过入院宣传教育和手术常识的纪录片播放,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基础性的培训等。

  3 重症监护病房因患者病情危重,查房和抢救占用了最多的时间,故此应该在医生配置时,增加高年资、经验丰富医师的比例,既保证医疗安全,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测算公式

  综合前期测算方法,以及跟踪调查结果,阜外医院得出了人员配置的测算方法的阶段性成果,以病房医生测算为例,公式为:

  病房医师配置数=(床位数*床位使用率*床位周转次数*N/ 250*8*60*预期工作时间负荷度

  N:平均耗时合计,即平均每名患者住院期间完成全部诊疗工作需求的医生服务的总工作时间;

  250*8*60:按照每名医生每年上班时间250天(除节假日),每天工作时间8小时,每小时60分钟计算;

  预期工作时间负荷度:建议80-100%之间,根据岗位职责、工作强度不同而有所区别;

  需要说明的是,该医院规划模型已涵盖了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的诊疗工作,无需另外计算。但夜班医护人员不论患者是否需求必须配置,应另行考虑。

 

  小结

  上述研究通过认真分析诊疗过程,梳理诊疗行为,进行流程再造,减轻了医生的工作负荷,并且将合适的医生放在合适的岗位,由此激发了医生的工作热情,给患者提供了高性价比的优质服务。

  其不足之处在于,由于个体差异明显,单个患者可重复性差,对诊疗过程也很难进行回顾性分析,导致测算工作复杂程度进一步提高。

  欣喜的是,电子病历系统等一系列信息化服务软件的应用,极大地方便工作量数据提取和工作时间负荷度的计算,也为人员配置最佳测算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数据库,医院的管理水平有望走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