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院发展发展了近30年,各自风起云涌,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品牌未动,渠道先行,市场混乱;品牌控制,渠道被缚,缺乏市场活力;品牌醍醐灌顶,渠道得到良性的控制与激励,医疗市场良性发展。如何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就矛盾转化而言,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民营医院发展其实就是生产方式矛盾的转化,转化率是发展量变的标志,而业绩的增长不是发展的量变。因此,才出现高增长低发展,有增长无发展甚至负发展,没增长却有发展,甚至负增长却高发展的情况。发展和增长业绩不是民营医院的质和量的关系!首先需要发现目前的境况,其次需明确医院管理的目标,最后找到可执行的方法来推动。境况为势,目标为道,方法为术。绝大多数民营医院都是靠自营来经营市场,很少顾及到或借助于对渠道的管理。没有哪一家民营医院建设不希望有一个优秀的渠道体系,优秀的医院必定有着优秀的渠道管理经验,然而,很多民营医院完全拿着传统渠道经验来运作医院,发现会有很大的问题:管理的太严格,则很快失去市场;管理的太细致,发现跟不上市场节奏;管理的粗放,又会发现,市场渠道乱起来,尤其是传统渠道也会被冲击的非常严重,据我所了解的民营医院,传统渠道已经被共赢模式的渠道冲击的厉害,甚至很多病人都开始拥挤于公立医院,渠道价值链完全被打破。
基于不同品牌医院对消费者的心态有较大的不同,高端医疗更注重体验,大众医疗更注重市场占有率。民营医院绝大多数病人应该是普通消费者,以其医疗消费的购买行为及市场规则分析:需要推动渠道活力,以激活渠道投入;需要实现价格可控,以保证医院形象及渠道价值链;需要实现提升医疗质量规范率,以扩大品牌市场占有率及维持长期可持续发展。
那就“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成熟民营医院市场操作清晰,都是为先布局,后管理;基础市场,大部分都是渠道先行。譬如,医院组建专业科室的时候,发现渠道控制力完全掌握在公立医院手中,于是第一时间开设的专科医院,却又会发现渠道控制力又迅速集中到一两家医院手中。即便渠道做的再大,也大不过一个城市或一个省;公立医院的渠道则是赢者通吃,如果民营医院未能均衡的进行市场布局,就会被迫在失去渠道控制力,还是失去市场中间艰难选择。
医院强关联渠道模式的目标管理,需要有明确的思路,简而言之,就是分而治之。清晰角色定位:民营医院往往实施总经理负责制,既做裁判员(定制度)、又做主教练(抓营销),甚至又做球员(亲力亲为),即便是再强大的管理者,也很做到这三个角色的平衡。我的理解,民营医院市场营销统筹部应该为渠道的核心管理部门。其职能更专注于定制度、打造产品本身竞争力,推进渠道战略合作三项内容。更多的细节营销,可交给市场部去做渠道,建议可视医院市场部为一个独立核算的经营体,与主要渠道在同一运作成本基础及制度上展开公平竞争。
渠道布局:渠道客户在精而不再多;不能过多也不能多少。过少会缺乏渠道覆盖及相互竞争;过多则必然使终端成本很难掌控。渠道价值链设计,不能按照来到医院多少病人的数额来定价值链,譬如,市场部在某渠道做的越大,给予该渠道人的返点越多;利益不均衡,就很难在渠道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关系。我的建议为,成本一致,按照贡献度给予市场部不同市场费用的政策支持。成本一致,就是所有渠道费用一致,完成任务的正常返利一致,这样渠道之间,就不会形成大量的炒渠道和窜渠道费用的行为;贡献度,则为该渠道为医院价值塑造、医院市场占有率提升做出的明确贡献。这就是一种医院与市场部合作共赢之术,在于言出必行,赏罚分明。有了强关联模式发展的管理模式,也就能够逐渐打造一支”静若处子,动如脱兔“的具有强大战斗力的客户体系。
欲了解更多资讯,敬请关注建筑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