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I是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 简称JCAHO)用于对美国以外的医疗机构进行认证的附属机构。JCI由医疗、护理、行政管理、医疗展会和公共政策等方面的国际专家组成,他们分别来自西欧、中东、拉丁美洲及中美洲、亚太地区、北美、中欧、东欧以及非洲。目前JCI已经给世界40多个国家的公立、私立医疗卫生机构和政府部门进行了指导和评审,13个国家(包括中国)78个医疗机构通过了国际JCI认证。

为什么要实施JCI认证?医院是个讲团队合作的地方,医生、护士、治疗师、设备科、后勤,医院的各部门不可分割。然而,传统医院管理模式下条块分割的弊端,使得国内的管理标准和检查也是呈割裂状态的,不符合医院管理的规律。JCI要求,只要涉及一个医疗事件,医生、护士、医技、后勤、药师都必须组成一个团队,共同完成任务。

今天国内医院的处境确实很糟糕,病家投诉、医疗纠纷、媒体曝光、政府批判、员工不满,这种环境下还奢谈什么医疗安全?院长犹如坐在火山口上,屁股下边就是炸药包,随时随地可能要爆炸。

面对问题,我们要在环节、流程和系统上找原因,否则即便今天处理了张三,明天李四照样出现同样的问题。想建立一个安全的系统,首先,要设计一个能让患者远离伤害的医疗护理流程,系统地将安全置于医疗护理系统中;其次,进行系统性的规划,让人很难去做错的事,却很容易做正确的事。比如,保洁工的文化层次低,有可能连消毒液的配制比例都记不住。我们可以在桶上画上线,让他知道不同剂量消毒液对应的刻度,让他掌握做正确事的最简单的方法。

当然,不是说我们有了标准就一定能做得更好,因为有些标准非常难实现。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计划、规范和流程,是通向到达JCI标准的行动指南,明晰、合理的制度和流程是被员工广泛认可、接受和拥戴的必备条件。浙江省宁波市第四人民医院根据实际执行情况,定期与不定期地修改标准,通过培训-执行-再培训-再执行,使员工逐步地把规范变成习惯,不断实现医院规范化、常态化管理。

JCI要求全院参与,各司其职。院领导和职能部门熟悉JCI标准、熟悉全员性制度,制定医院战略规划和各项计划,负责全院性质量改进项目的确立和实施,倡导多部门的协作,并评价各部门的绩效;JCI功能小组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应的标准和制度,知道并做好相关制度的培训工作,检查相关制度的落实,寻找改进机会和反馈信息,成为本章节的咨询和督查专家;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带领科室开展质量管理、部门QA检查、质量改进项目、科室员工教育和培训、科室岗前培训和继续教育。

质量安全监控指标的原则,一是质量改进与患者安全以数据信息为基础;二是监控重点为对患者有较高风险、服务量大、易出问题的项目;三是运用临床诊疗指南、临床路径和/或诊疗规范来指导临床治疗;四是医院领导负责对重点测量指标进行最终选择。

JCI认证以后,医院的医疗质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医院的管理更加规范。医院上至院长,下至员工,通过JCI认证明白今后医院的发展方向,全院一心一意地致力于提高医疗质量的目标。


欲了解更多资讯,敬请关注医院招投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