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高端医疗是个热点话题,高端医疗指的是医疗技术高端的服务水平,是在治疗功能之外有更多的关怀、更好地服务。高端医疗不是说患者层次的高低,患者不论贫富、社会地位如何,应有着统一的服务流程。更不是说,高端盖豪华大楼、买先进设备、高收费那么简单,而是要有一套高端的理念和服务,对于大部分并非出身高端阶层的民营医院老板来说,能把高端医疗做起来的民营医院毕竟是少数,未必有能力把高端拿捏得准。可以说,高端医疗本身就是个伪概念,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高品质医疗。

  基于资讯发达的互联网时代,很多患者其实对疾病的了解,已经不差于医生了,患者找了一个值得信赖的医生,能够获得治疗和安慰,高端医疗机构就能够重建这种最珍贵的信任感!患者在民营高端机构付出了足够多的诊费,这个诊费是能够体现医生的劳动价值和尊严感,医生和患者这时候共同的关注只有疾病,医生也就没有动力和必要再过度医疗,再开大处方、过度检查。一些高端医疗机构,有会N多外语的医生,有能提供各种贴心服务的医生,还有一些从公立医院退休来的大牌医生,而患者需要的是能够真正解决疾病问题的医生。这种医生可能没有什么名气、也可能看着不那么体面,但却是实实在在的医术有道,治疗有效。就像真正的大学不看其建筑宏伟,而是要看有多少医学专家系统,真正的高端医疗机构,还是要看其有多少名医、尤其是好医生。对高端医疗来说,好的医生应该是“TOP”医生。T是指trust,就是要让患者相信你,因为患者把自己的健康交给了医生,只有他信任你才会找你看病。O是指Outstanding skills,就是你的医疗技术要很好,能看好病,这个是基础。P是指Patient-centered,也就是通常说的以患者为中心,将这种理念真正体现在行动中,而不仅仅是口号。


如何正确理解高端医疗的内涵意义


  应该说,大部分人都有糟糕的就医体验,这是一种非正常状态的医疗。首先,高端人群具有理性的就医观念这点非常重要,尊重医生的劳动价值,就会觉得医疗服务的本身就是值钱的。在高诊费的模式下,医生才有长时间,一般是半小时之内与消费者的充分交流。有个格言说到,医生是用两种东西来治病,一种是药,另外一种是语言。有很多消费者来高端医疗机构看专家医生,其实就是来寻找心理安慰的。而高端医疗、高品质医疗只是一种往正常状态的回归而已。目前公立医院为主的医疗,品质感太差了,差到让很多人无法忍受。大部分公立三甲医院大牌专家有的是,但消费者很难获得其真正的服务,多是排队1h看病3分钟的就诊局面。基于公立医院的专家是没有更多的时间来与患者进行交流的。这就是高端医疗机构存在的真正价值!高端医疗从经济学角度,解决了这个难题。从这点来说,民营医疗机构比公立医院更公平,就诊便捷只是这种公平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在医疗市场中,高端医疗服务应运而生。

  更进一步说,高端医疗竞争的下一步,一是技术层面的竞争,二是有能看病的医生。高品质医疗是一种正常状态的下的医疗,基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沟通技巧,对患者隐私的尊重与保护,哪个正常的医疗不应该是患者与医生相互信任?不应该是充分交流与沟通?不应该是医术水平的高超呢?所谓高端患者也不是一个理想的称谓,更确切的说,应该叫做有一定经济基础的理性患者。这群既有一定经济基础,又理性的患者,究竟在哪里?唯有在高端医疗机构的教育和引导下这个群体一定会快速增长,并成为高端医疗产业的主力。患者变得更理性,行业才能变得更健康。走不走高端要看民营医院自身的基因和定位,现在很多民营专科医院的技术门槛并不高,更多依赖于服务。以妇产科为例,其运营成本不低,如果参照公立医院的标准来收费,很难提供差异化服务,这就促使民营专科医院走收费更高的服务模式。倘若医院不在服务上追求差异化,也可以走中低端路线,譬如,就医定位排不上公立医院的外来务工人员,以比较便宜的价格就可以吸引消费者。倘若把医疗行为人为的划分为高端与低端,按照消费者财富程度而区别出高低贵贱,本身就是非常愚蠢的一件事。

  当下国内一些高端医疗机构最容易忽视的问题,也是医院通常接触到的高端客户最关注的问题。这些高端客户最为理性和务实,他们不需要天花乱坠的概念,要的是效果,一句话这病在你医院能不能治”!但不少高端医疗机构先给消费者介绍其医院优美温馨豪华的环境,还有一些新建的机构,会夸张的告诉消费者,投资了医院多少万,还重点强调医院有了几百张乃至上千张的床位数量。真正的高端医疗,或高品质医疗关键是治疗的有效性。医疗最终的目的是让消费者获得健康,治愈病人的疾病,如果偏离了这个目标,就是舍本求末。显而易见,民营专科医院的发展,不在于把一家医院做出多高的门槛,而是看连锁经营的整体水平如何。与此同时,为了避免陷入同质化,部分医院往更的方向走,如何把本地化做好。


欲了解更多资讯,敬请关注南京医疗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