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医院的重要辅助科室,医院手术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于缺乏信息化手段,县级医院手术室长久以来管理都不太规范。作为浙江省三门县医疗救护中心,20137月三门县人民医院开始尝试借助信息化手段整改手术室。

手术安全管理与信息化建设有几项重要内容。其中之一是手术效率管理。效率管理详细记录了手术过程中的重要时间点,比如病人入手术室时间、主刀医师到达时间、麻醉开始时间等。此外,还设立了一些质量监控指标,比如手术医生准时到达情况、手术持续时间、手术换接台时间。

为保证时间录入的方便与准确,信息系统采取了双击空白区域自动获取当前系统时间的操作方式。若手术上一环节时间未录入,以后的时间都无法录入。为避免操作失误,系统还增加了护士长修改功能(仅手术室护士长有权限),但为避免随意修改,增加保存修改记录功能。为满足管理需要,信息系统还提供各种统计查询功能。


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助推手术室增效


标准化管理最重要的好处是,可以准确体现监管指标。比如20137月实行手术专案管理时,规定首台准时划刀时间为830分。经过几个月的治理后,201312月首台划刀合格率提高到69%。这一方面减少了患者的等待时间,还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加班时间,有效地提高了医疗效率。

信息化对依从性的审核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此之前,用病历检查围术期抗生素预防使用情况极为困难。在此之后,通过ICD编码对适应症、品种、剂量、首剂给药时间等内容进行编码后,信息系统可以自动完成检查评估工作。医院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依从性,从20138月的43%,提高至20143月的70%

众所周知,血糖管理对手术效果、并发症处理至关重要。但是囿于管理手段的落后,传统的血糖管理很粗糙。自从2013年启动血糖网络管理系统后,护士只需登录护士站,输入血糖值,麻醉科马上就能在手术通知单上查看该患者的血糖值。信息系统还会自动发送短信到主刀医生手机,使主刀医生能第一时间了解所管辖患者的血糖值有无异常,并及时联系内分泌医生是否需要会诊。

此外,医院手术室的感染控制管理,也是一直让医院管理者头疼的问题。在未建立信息系统前,医院只有通过员工报告或翻阅病历等方式了解医院院感情况。此种监测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不客观。而借助信息手段设立预警指标后,就可以大幅提升院感的监控效率和效果。

通过手术室的信息化改造,我最大的体会是,信息化建设一定要建立在相对稳定的管理基础之上,否则信息化建设会因流程改变而不断调整,极大地浪费资源。此外,使用部门和信息工程师要反复沟通需求和做法,否则极易折损信息系统的使用效果。简而言之,医院信息化建设既要低头拉车,也要抬头仰望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