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关系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件大事。近年来,成都市认真按照中央、省、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工作部署,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不断推进优质卫生资源城乡满覆盖,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标准和服务能力,创新居民健康管理模式,推进体制机制建设,基层卫生综合改革、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医师多点执业改革、社会力量办医、卫生信息化建设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效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升。为帮助全市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增强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要意义的认识,围绕改革要求找准着力点、突破口,取得新改革成效。
县级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的主体,覆盖全国近70%的人口。中央、省委、成都市委都将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2014年,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任务中,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重中之重。2014年国务院同意的《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提出,研究公立医院资源丰富的县(市)推进公立医院改制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多种方式引进社会资本。近期,我们深入到成都市锦江区妇幼保健院调查研究,以此为个案,解剖麻雀,希望为我省进一步推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改革创新历程 从公立医院到医疗投资管理集团
改制前,成都市锦江区妇幼保健院是一所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医疗业务水平甚差,经济上入不敷出。锦江区妇产科医院是一所口碑良好的集体所有制事业单位。2001年,锦江区卫生局出面协调,鉴于锦江区妇幼保健院新的业务用房落成后资源闲置,医疗业务难以开展,而锦江区妇产科医院病人众多,长期床位紧缺的实际,由锦江区妇产科医院租用锦江区妇幼保健院的部分房屋(约1500平方米)开展业务。短短半年时间里,新添置的40张病床使用率很快达到100%.在此背景下,锦江区委、区政府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两院实施卫生资源整合并进行体制改革的方案。
2004年9月23日,两院正式合并成为股份合作制医院。同时,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加强硬件设施改造及设备更新。2008年4月,经四川省卫生厅、成都市卫生局组织的省、市专家评审组严格的评审,锦江区妇幼保健院被评为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医疗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
锦江区妇幼保健院的成功改制和良好的发展势头,使之很快成为改革的“磁场”,各类医院纷纷希望投入她的怀抱,分享改革红利。2006年: 锦江区妇幼保健院与锦江区中医医院兼并改制。2013年,锦江区中医医院通过了二级中医专科医院评审,步入了良性循环之中。2008年:锦江区妇幼保健院与成都市第一精神卫生防治院实行整合改制。2010年3月:锦江区妇幼保健院在成都市成华区创建了以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为主的西囡妇科医院专科。2013年:创建成都高新西囡妇科医院、建立了医学研究所。2013年6月:以锦江区妇幼保健院为主体正式注册了成都锦欣医疗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改革创新成效 从倒数第一到行业标杆
改制前,锦江区妇幼保健院2004年在成都市县级保健院中综合评价结果排名倒数第一。改制后,经过十年的发展,锦欣医疗投资管理集团已经成为一家集临床医疗、保健、预防、科研教学培训、社区服务、养老助残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医疗投资管理机构,成为了四川省医疗行业的标杆企业。医院管理井然有序,职工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社会形象得到很大提升。
整体实力增强。目前,锦欣医疗投资管理集团拥有25家独立法人机构,在职职工近2000人,其中中高级以上职称30%以上。从锦欣医疗集团的业务收入增长情况来看,2004年净资产为1437.90万元,2013年底净资产达3.94亿元。单从锦江区妇幼保健院来看,业务收入逐年大幅递增,2013年的业务收入是2003年的24.5倍;门诊量是2003年的8.3倍;产科接生数为2003年底的2.2倍,住院人数为2003年的4.0倍。
技术水平提高。在西南地区率先开展放射介入微创技术用于妇科肿瘤、宫外孕、产科大出血等妇产科疾病的治疗,并处于领先地位。遗传实验室在省内区县级医院中率先开展了染色体基因监测、唐氏综合征(痴呆儿)筛查等技术。2006年上半年,成都西囡妇科医院通过卫生部专家组生殖技术严格评审,是全国区县级医院中唯一一家拥有辅助生殖技术资质的医院。医院试管婴儿成功率达到50%,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服务质量变优。改制后,锦江区妇幼保健院扎实推进优质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如门诊实行“一人一室”、“零距离”服务、电子处方等措施简化服务流程,方便百姓就诊,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改革创新启示 从单一改革到全面创新
探究锦江区妇幼保健院的改革历程,对比同期改革失败的教训,发现其成功经验除了国家政策支持、各级领导关心以及有一个核心团队外,更重要的经验是始终以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红利,不断深化改革、不断深入创新,具体表现为“四改革、五创新”.
改革医管体制,地方党委政府坚决支持。成都市锦江区妇幼保健院在改革之初,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反对者质疑两个问题:一是“集体”单位吃掉了“全民”单位,公益服务能够保障吗?二是职工由“全民”身份变成了“聘用”身份,职工愿意吗?2004年,就在改革方案几乎要被推翻的时候,获得锦江区委、区政府的强有力支持。锦江区委和区政府认为,将一部分公立医院进行股份制改造符合改革方向,完全可以在中央精神的指引下“摸着石头过河”.目前,中央有关医改的顶层设计日臻完善,关键在于按照李克强总理所要求的“抓落实”,力破“中梗阻”,消除影响政策落地的体制机制障碍。因此,地方党委政府必须转变观念,积极支持公立医院以多种形式进行改革(包括社会力量参与改制、托管、公办民营等),这是公立医院改革成功的关键!
改革产权制度,理顺政府、医院、职工的关系。实施管办分离,“社会办医、政府管医”,政府不再干预医院的内部管理和投资,政府的职能是依法监督并为医院提供服务;医院获得了独立的法人资格,取得了最大程度的自主权;医院领导层由股东大会直接选出,代表绝大多数股东利益,有利于决策的科学性。医院实行全员聘用制,切实做到职工能进能出,能上能下,从人员管理转变到岗位管理,灵活的绩效管理制度切实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
改革内部管理,建立现代医院法人治理模式。集团公司建立了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实行集团董事会领导下的各医院院长负责制。股东代表大会是集团管理的权力机构,每年召开1-2次股东代表大会。391名股东和参股法人一起与医院直接构成利益共同体,积极参与医院的建设和发展。
改革薪酬制度,切实调动职工积极性。医院改革内部分配制度,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全员工资总额由董事会根据医院社会效益指标、医疗质量指标、医疗增加值总额确定,院内分配方案在不超越职工工资总额的前提下由行政班子决定。职工薪酬依照考核结果动态确定。建立了完善的绩效考评体系和具有有效激励作用的奖惩制度,真实反映医护人员的价值。
创新人才制度,发展高、精、尖技术。建立起健全科学的“定编定责、双向选择、绩效考评、末位淘汰”的用人机制。招才引智,先后引进五位全国知名的妇产儿科专家作为学科带头人。每年选送一批优秀人才到国内外医学院或者医院进修深造。
创新服务机制,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从服务理念、服务技能、服务流程、服务满意度监督等全方位多角度对其旗下的医院进行服务机制改革,树立终身服务的理念,将优质服务纳入年度目标考核。
创新公益服务,积极承担公共卫生职能。秉持公益第一的原则,成立了专门的公益事业部。在锦江区设立了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还为甘孜州藏族女同胞开展生殖健康志愿服务,足迹遍及该州的18个县。
创新服务领域,多产业外延式跨越发展。2010年9月,投入1500万元与锦江区民政局共同创建了温馨养老助残中心、静颐养老助残中心。 2012年2月,与锦江区政府共同创办了长者通呼援中心、老年人用品专卖店,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助和非紧急救助,是锦江区级首批志愿者服务基地。2013年10月,开办了锦欣花乡老年公寓,填补成都高端养老公寓的空白。
创新对外合作,牵手巨型国际医疗集团。2014年4月8日,锦欣医疗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与全球五百强企业澳大利亚拉姆西集团、马来西亚森达美医疗健康集团签署协议,正式启动双方合作投资锦江区医疗卫生和健康事业。
结语:
加快发展社会办医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课题组调研认为,成都锦江区妇幼保健院改革获得成功的原因是,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理念,先从产权制度改革入手,激发内在活力;再走外延创新之路,实现跨越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形成了改革创新的叠加效应,其先进经验值得公立医院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