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规范民营医疗机构,已经成为医改关注的热门话题。这说明人们对民营医疗机构的认识已经提升了两个高度(下文所述第一高度、第二高度)。但是,医改要成功,这还不够,还应把对民营医疗机构的认识提高到第三高度和第四高度。


医改视角:民营医疗定位的四个高度

 

  

第一高度

  早年,在姓社姓资年代,所有民营的都属于资本主义的,都在被打击之列,民营医疗机构也不例外。

  改革开放后,认为民营的也属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一部分,民营医疗机构也属于合法体制。这样,对民营医疗机构的定位提升到第一高度。

 

  

第二高度

  改革开放后,各行各业的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农业、商业……当然也包括医药行业,民营经济几乎已经占据主导地位。唯有医疗行业,医疗服务主要靠公立医院提供,民营医疗机构还处于可有可无地位,很不受重视。

  随着社会发展,政府独家办医,越来越不能满足人民群众越来越高的医疗需求,政府财政也越来越不能满足对越来越庞大的公立医疗机构的补偿投资。医疗资源短缺,政府力不从心,急需要社会力量投资办医的帮助,人们开始重视民营医疗机构,对民营医疗机构的定位提升到第二高度。这也是至今为止人们对民营医疗机构定位的最高高度。

 

  

第三高度

  医改五年来,年年喊鼓励社会力量办医,可民营医疗机构仍然做不大,不规范,不能帮助解决医疗资源短缺的困境。人们认为民营医疗机构自身毛病很多,没有生命力,提不起来。很多人提出不少强化民营医院的建议,认为对民营医院应加强教育引导,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内部整改,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完善监管体系,加大监管力度……

  目前,民营医疗机构不规范、质量差、服务水平低、做不大,到底是民营自身没有生命力?还是其他原因?我们只要横向看一看其他行业就一目了然!不要说我国工业、农业、商业的民营经济都取得巨大成功,就拿医药行业来说,民营药厂、民营药店当年在市场竞争中都淘汰了国营药厂,国营药材公司,令我国医药事业迅猛发展,市场繁荣,药品供应充足。这是为什么?只因为政府没有给国营药厂、国营药材公司以特权保护,形成了平等竞争的医药市场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国营因其体制诟病,根本无法与民营竞争,一败涂地,全被市场淘汰!这充分说明民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国营根本无法与之相比。

  相反,在医疗行业,政府给公立医院以投资、免税、医保定点等多种特权保护,对民营医院设置市场准入门槛、税收、土地、器材购置限制、人才流动限制等多种歧视政策,公立民营根本不在同一起跑线上,没有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使民营进不来,做不大,活不了,令社会办医频遇玻璃门。

  假如政府取消公立医院的一切特权,形成平等竞争的医疗市场,腐朽落后的公立体制根本无法与民营医院竞争,必然被淘汰!市场竞争必然令医疗事业繁荣兴旺,在充分竞争中,出现无数著名品牌医院,令医疗服务质量大幅度提高,价格大幅度降低,医疗资源充足,真正出现公益性,惠及患者。而政府则能够腾出充分精力承担起多年缺失的公共服务,承担起多年缺失的市场监督。

  民营医疗机构勤俭办业,绝无浪费,成本低,效益高,对寻租腐败有天然免疫力,营利性是动力;而公立医疗机构成本高,效益低,浪费大,损公肥私,接受回扣、寻租,漏洞大,非营利性致没有积极性。民营创造价值远远高于公立',是先进生产关系。

 

  

第四高度

  人们认为民营医疗机构与公立医疗机构的最大差距是,民营医疗机构是以营利为目标,没有公益性,没有诚信服务;而公立医院不以营利为目标,具有公益性,能够诚信服务。所以,在实践中保护公立,排斥民营,理所当然。有人建议,对民营应该加强监督,加大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以规范民营医疗机构。

  但是,我们再看现在的公立医院,大处方、拿回扣、引导过度医疗、损害患者健康、套取医保资金……其营利性一点都不比民营医院差,公益性一点不比民营强,诚信服务一点不比民营好。因为公立医院占据90%以上最好市场,对患者的危害力远远大于民营医院。须知,公立医院正在享受国家多种优惠政策,民营全都没有。这样看来,民营的营利性比公立的营利性更合理合法,更光明正大。

  所以,解决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和诚信服务问题,不但需规范民营医院,更要规范公立医院。而要规范公立民营’,必须先规范医疗市场。没有规范的医疗市场,公立民营都不会有公益性和诚信服务。

  假如现在的医疗市场是个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规范市场,谁都没有特权,谁都在优胜劣汰之列,那么不管公立还是民营’,谁欺骗患者,谁随便提价,都等于赶走患者,没有患者,医院就挣不到钱,就会倒闭。大家都以质优价廉的服务吸引患者,患者是市场中的上帝,是市场的最好监督。这种规范的市场才真正具有公益性和可持续性,根本无需政府操劳。

  不管是公立’‘民营’,营利性都不是坏事,坏就坏在没有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规范市场。只要有规范的市场,一切医疗机构都有公益性和诚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