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开一家医院肯定头两年到3年是要亏损的,不过在中国,虽然是同一个医疗集团,你赢利的医院利润不能冲减你的亏损,照样要交很多税。在美国不是这样的,作为一个医疗集团,我们会统一交税,现在却是在建医院和诊所的各个地方都需要分别交税,此举不利于中国医疗市场上的企业集团化发展。
对于不少有实力的国内大型企业集团来说,投资医疗产业正成为一种热潮,而作为中国炙手可热的高端医疗品牌,和睦家也引起了资本市场各路投资者的关注,收购的战火甚至一路烧到了美国纳斯达克的二级市场。
从1979年即开始中国之旅的和睦家医院创始人、美中互利公司以及和睦家医疗集团总裁李碧菁女士近日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她不仅评价了和睦家以及中国医疗市场,也回应了市场上对于和睦家的一些传闻。
为建和睦家医院曾盖180个章
记者:目前和睦家医疗集团下属都包括哪些医院?最近在建哪些医院?
李碧菁:我们现在有4家在3个城市已经运营的医院,包括北京、天津、上海的和睦家医院以及在北京的康复医院这4家医院。还有10来家卫星诊所和一个独立的癌症治疗中心。
现在在建的医院也是4家,分别在广州、青岛、上海浦东以及北京的西部地区。在北京,由于市场需求很大,我们现在就有两家医院和六七家诊所,在西边的医院选址正在最后的谈判当中。像北京这样的市场,我想也许容纳三家和睦家综合医院都不一定够。我们的运营模式在北京已被患者普遍接受,因此我们有信心建设多家医院。
记者:目前你们建设医院的速度是否大大提高?这些医院的快速建设是否是因为获得了复星、TPG等集团的投资?
李碧菁:是的,我们最近两年建设医院的速度明显大于前些年,不过这些医院的建设都有好几年的计划,计划可以说是在获得投资之前。有了这样的计划,我们才选择了合适的投资对象。我们的医疗服务模式是经过了17年的完善,做一个综合医院并不简单。当然政府的大环境也对民营医院投资比较支持。这些因素加在一起,我们的建设才会提速。
记者:你上世纪80年代来到中国,算是一个中国通了,当初你怎么会走到医院经营这条路上来?
李碧菁:我是1979年就来中国了,那时我已经毕业了并工作过一段时间。我一直对医疗非常感兴趣,因为这是生活质量的主要环节,也关系到社会的幸福水平。我刚到中国来,当时中国封闭的时间刚刚过去,中国的医院很缺现代化的工具,因为我曾在美国医院工作,我觉得可以给中国提供很多需要的工具和设备。
所以,我在中国头10年的时间,1979年到90年代初,我一直致力于帮助中国医院引进医疗设备,帮助和创造中国医院与国外在医疗器械上有更多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不过,我发现中国的患者还很不满意,包括就医的环境、服务的水平和安全条件等等,所以我们当时就考虑是不是可以给中国消费者一个更多的选择,如果他愿意在医疗保健上花更多的钱的话。
我投身中国医院行业并不偶然。到中国10多年来,我一直在中国的公立医院转,看到中国有非常好的大夫,却没法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就医环境和医疗服务体系。我想,如果政府允许我的话,我可以提供一个不同的平台。当然,这一想法是考虑了很长时间才开始实施的。
记者:当初投资医院的时候,是不是有很多困难?
李碧菁:当然很不容易。最初有这个想法是1991年,直到1994年才允许我们可以这么做。也就是说,争取这么一个对外资医院的绿灯的信号我们等了4年。而从获得这个信号到我们办齐手续并把一个小小的外资医院办起来,我们又用了3年时间。
当初我们办第一家和睦家医院的手续盖了180个公章。现在我觉得也差不多,虽然现在权力下放,可以是省里主管部门决定,但是也很麻烦,100多个公章仍然是需要的。如果是独资的话,还需要到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和商务部审批。
记者:你说过现在建医院仍然很困难。你们建的是连锁医院,有了第一家医院和品牌之后,以后再建还是有障碍?
李碧菁:主管部门对建立医院的审批不考虑什么连锁形式,这也是医疗服务界存在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现在我们每一个小诊所也好、医院也好,都要独立结算,这样从税收上来说很不利于医疗集团快速发展。
当然开一家医院肯定头两年到3年是要亏损的,不过在中国,虽然是同一个医疗集团,你赢利的医院利润不能冲减你的亏损,照样要交很多税。在美国不是这样的,作为一个医疗集团,我们会统一交税,现在却是在建医院和诊所的各个地方都需要分别交税,此举不利于中国医疗市场上的企业集团化发展。
像我们这样按照严格标准做医疗的企业,到一个新的城市办医院甘愿亏损几年,而一些赚快钱的企业当年就能盈利,这样的政策适合后者的扩张,阻止了我们的发展。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税率,我们医院行业的税率和其他行业相比是最高的。
记者:真的是最高的吗?
李碧菁:对,我们这个行业对营利性医院所收的税率是25%,虽说现在政府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但是税率却最高。相比之下,一些其他受政府鼓励投资的行业,规定的税率是15%、12.5%。对于非营利性医院,当然不必交税,但是我们是上市公司,只能建设营利性医院,而且很多企业在这个领域投资也同样需要建立营利性医院。在美国,非营利性医院也是有的,只不过所占比例很小。
我不能说投资者低估了我们的股票
记者:大家都觉得高端医疗利润比较高,你是不是认为这个行业的利润高过其他行业的平均利润?
李碧菁:现在在这方面没有成熟的公司,所以我们会比他们高还是比平均低,我也很难说清楚,利润到底是高还是低,要看企业经营的效率。我觉得医疗服务的利润过高也是不现实的,我只能这么说,如果追求过高利润的话,医疗不是最合适的投资。
记者:我发现,虽然和睦家已经是中国高端医疗市场的知名品牌,但是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你们的股价并不高,我想这可能和美中互利国际公司年报数据上利润一直比较低有关系。可见和睦家虽然在中国市场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但在美国市场的估值并不高,你觉得是否存在着在美国股市你们的价值被低估的问题?
李碧菁:我觉得有两点。中国的高端医疗市场可以说是一个刚刚开始起步的市场,现在很多人从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国家政策的准入有一些改进的地方看,认为这个市场比较有前途。但美国离中国市场比较远,很多投资者并不了解中国市场的状况。
我们已经用17年在这个市场上一步步发展,对这个市场比较了解,也有信心,所以我们才决定要在这一市场上采取快速发展的策略。正因为如此,我们每建立一个新医院,必然要让老的医院盈利背负负担,这势必影响到我们的整体盈利,影响到我们股票的价格。我们认为,在这几年开那么多新医院的背景下,投资者并不了解我们快速发展的过程和对我们经营能力的影响,但是我们仍坚定地投资建设新医院。
我们4个大医院的项目实现盈利还需要好几年,很多投资者也了解我们搭这个基础是为了未来的集团发展。谁也不会投资为了今天,都是投资为了未来。
作为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我不能说投资者低估了我们的股票。不过你可以看TPG和复星集团在二级市场上把我们的股票都收购了,你可以看到他们花了多少钱。这是他们认为的价值,价值到底多少需要投资者自己决定。
记者:关于和睦家医疗集团的价值,你是怎么估算的?
李碧菁:你可以用复星、TPG最后的股价来计算一下。不到10亿美元,你可以看他们购买的价格。
2013年美中互利的年报显示,公司营收1.794亿美元(包括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业务两部分),同比增长18%;净亏损640万美元,2013年同期净利润410万美元。我们2014年上半年的报表8月份出,现在还没有数字可以公布。不过这几年我们的医疗服务业每年大概有20%的增长。
记者:几年前复星在二级市场对美中互利就开始收购了,最早收购时美中互利是否知道?
李碧菁:最早复星是小规模的收购,等到复星买到5%左右,复星开始找我们,我们才开始进行正式谈判。我们一直在谈合作的道路和方式,并决定了合作的计划。当时我们决定先合资成立一个医疗器械公司,以后再进一步合作。
对医疗器械公司复星开始控股51%,现在已经占70%,并且复星加大了投入,装入了以色列的医疗器械公司。
记者:为什么双方合作从医疗器械开始?
李碧菁:这也是因为共同的兴趣,他们有医疗器械业务,有医疗器械的生产,所以我们合作。现在和睦家医疗集团和医疗器械业务是分开的。在和睦家医疗集团,他们是股东,并不参与管理。
记者:能介绍一下美中互利私有化的情况吗?
李碧菁:美中互利公司是1982年成立的,业务是进口医疗设备。美中互利公司上市是1994年,而上市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在中国开办的和睦家医院融资。当时我就把医院作为我在中国发展的主要方向。
美中互利公司私有化还没有结束。不过我想2014年年底之前就会结束。结束后美中互利会变成一个私有公司,上面有几个股东,包括复星集团、TPG公司,包括管理团队。医疗器械目前美中互利占有30%,复星占有70%,将来这一业务将由复星全部管理。美中互利国际公司会变成一个纯粹的医疗服务公司。它旗下的医疗服务品牌是和睦家,也只有医疗服务这一个业务,这个业务就足够我们忙30年、40年都忙不过来的。新医院建好以后,可以保证你到我们哪一个医院,服务质量都一致,病例都可以调出来。
深度 美国资本为何不看好中国医疗市场
和李碧菁的对话带给人多种印象,其中第一个印象是,美国资本市场严重低估了和睦家医疗集团的市值,甚至显示出了对中国医疗服务市场的忽视。
这一结论让人惊讶,要知道,中国的医疗服务市场有庞大的需求在背后支撑,市场规模上万亿元人民币乃至数万亿元,按美元计算至少在2000亿元以上,而且还在快速增长。相比之下,美国资本市场对中国的互联网等其他市场却显示出极大的热情。
和睦家医疗集团到底标价多少钱?这是一个让许多人感到好奇的问题,随着美中互利私有化的一步步展开,这一价值也逐渐清晰。
根据复星医药2014年4月发布的公告,复星集团将以每股24美元参与收购美中互利的股份。以公告中披露,截至2014 年4 月 10 日,以美中互利发行普通股总数为 18244244股计算,美中互利在美国纳斯达克股市市值4.3786亿美元,当然这其中还包括美中互利医疗集团的医疗器械业务。
根据复星集团的公告,复星集团将以不超过 4500 万美元受让美中互利旗下美中互利医疗有限公司30%的股权。如果复星集团最终以4500万美元完成收购,那么美中互利医疗有限公司价值1.5亿美元。而用4.3786亿美元减去1.5亿美元,大致就是和睦家医疗集团现在的市值,只有2.876亿美元,按照当下汇率,不足18亿元人民币。
这一价值显然太少,按照业内人士的说法,华润、国药等央企收购任何一家国内三甲医院价格都不会低于10亿元。而和睦家已经有4家医院,不仅包括妇科、产科,还包括外科、儿科等。目前国内其他可以算上的高端品牌,比如瑞尔齿科,比如和睦家竞争对手美中宜和,还都是专科医院。
美国资本市场不看好中国医疗市场,有其自己的原因。相比市场化的其他行业,美国人太不了解中国的医疗市场是个啥东西。离得远也看不清,不如靠近的香港资本市场、新加坡资本市场能给出较好的估值。
中国的医疗市场刚刚走向开放,行政命令基本还垄断这个市场,各种要素无法自由流动,这样的市场要看中国政府的政策才能知道走向,一句话,人家都摸不清你到底要干嘛,怎么计算你的价值?
但是在中国市场生存的资本力量都知道,政策正在进一步放开,市场曙光正在显现,如果晚一步,就会落后十步。
而在中国的医疗市场上,因为要素不能流动,资本介入最好下手的就是“两块肉”:一块就是高端医疗,它本来就是市场化的,不管国家政策如何反复,这块阵地都可以尽量按市场规律来做。另一块就是专科医院。有莆田系的专科医院成功经验开道,对于其如何容易上手业内人士不言自明。
北大纵横合伙人史立臣认为,社会资本只有真正做好专科医院,才能在国内医疗市场站稳脚跟,尝试一点一点蚕食公立综合医院的市场。
华润医疗总裁冯唐辞职或可从一个侧面说明问题。作为国内收购医院势头最猛的央企,华润投资上百亿元,收购了多家国内三甲医院。但是这些三甲医院的特色到底在哪?难道就是大吗?在目前的人才体制下,这些孤零零落入企业手中的医院,到底靠什么来做技术支撑?如果人事上切断和当地卫生部门的关系,技术水平能否靠得住,这些都存在未知数。
央企总想一口吞下三甲医院这些胖子,它们的目的恐怕是贪大,想做业绩,但是事实将证明,消化不良是它们最终的结局。
老板语录
1 投资是为了未来
我们每建立一个新医院,必然要让老的医院盈利背负负担,这势必影响到我们的整体盈利,影响到我们股票的价格。我们认为,在这几年开那么多新医院的背景下,投资者并不了解我们快速发展的过程和对我们经营能力的影响,但是我们仍坚定地投资建设新医院。谁也不会投资为了今天,都是投资为了未来。
2 私有化后将有更好的服务
美中互利私有化后,上面有几个股东,包括复星集团、TPG公司,包括管理团队。医疗器械目前美中互利占有30%,复星占有70%,将来这一业务将由复星全部管理。美中互利国际公司会变成一个纯粹的医疗服务公司。他旗下的医疗服务品牌是和睦家,也只有医疗服务这一个业务,这个业务就足够我们忙30年、40年都忙不过来的。新医院建好以后,可以保证你到我们哪一个医院,服务质量都一致,病例都可以调出来。
3 医院行业的税率是最高的
虽说现在政府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行业,但医院行业的税率和其他行业相比是最高的。对营利性医院所收的税率是25%。相比之下,一些其他受政府鼓励投资的行业,规定的税率是15%、12.5%。对于非营利性医院,当然不必交税。
李碧菁
美国人,大学学习中国历史,后来获得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1979年来到中国,后在中国北京创办美中互利工业公司及和睦家医院。现任美中互利工业公司总裁,和睦家医院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