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杂志社举办的以“回顾·传承·创新”为主题的 “十一五”全国优秀医院建设项目评选活动揭晓。
最终由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设计的文山州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获得优秀项目奖。
文山州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建设项目 设计说明
项目基本内容
项目名称:文山州人民医院易地扩建工程项目
项目地点:云南省文山州
总建筑面积:160735m2
设计/竣工:2011/2015
设计范围:方案—初设—施工图—施工配合
项目简介
项目概况:
文山州人民医院是全州最大的一所集医疗、预防、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综合医院。是全州医疗卫生事业的领头羊。目前医院的规模已不能满足文山州区域医疗卫生的需求,函待扩建。本次扩建拟打造一个集科研教学和医疗综合临床运用于一体的综合性医疗中心。
本地块位于文山县城南片区中心地带,区域位置交通比较便利,基地西南面为城市主干道,东南面为城市次干道。基地西北面为住宅用地,基地东南北三面盘龙河环绕而过,沿盘龙河畔为公共绿化用地。交通便捷,景观幽雅,是一块不可多得的医疗用地。
规划目标:
本设计遵循环境共生、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医院自身的客观规律和医院的长远发展。文山州人民医院扩建建设规模1200床位,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服务于文山州片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规划布局与功能分区:
本项目一次性规划,分期建设。本设计将整个用地分为三个部分,一期综合医疗区、后勤辅助区、行政办公区;二期干疗康复区、医疗中心、科研中心;全科医生培训基地。各功能区合理布局,相互独立但交通便利。
设计延续基地自然土地纹理,建立符合基地自然特征的“自然-建筑-自然”的圈层式结构。在主要城市建设空间内部建立以绿化庭院为主体的自然生态核心。
沿主入口进入场地,依次为流线简捷明确的门诊——医技——住院楼构成的综合医疗区。由南往北沿盘龙河而上自然流畅生长发展的依次是二期干疗康复区、医疗中心、科研中心、全科医生培训基地。
出入口分析:
在东南侧规划路设置院区主入口和形象入口。沿西南侧规划路开设急救出入口,西北侧规划路设置住院探视入口,解决住院探视人流及物流,用地东南侧设置辅助车行出入口,在场地的下风向设置污物出口。
竖向设计:
基地地形大致平坦,区域规划道路标高整体略高于基地约3~4米。本项目因地制宜,无需开挖,利用地形在医疗功能区设计半开敞的地下室,局部开设天窗和侧面高差,自然通风采光,有效节约地下室建设成本。
功能流线:
方案设计中充分考虑院内复杂的流线,使其互不干扰。本着医患分流、人车分流、洁污分流、患患分流的原则,布置以下流线:
机动车流、步行流线两种流线分离,互不交叉。
门诊流线:由门诊大厅进入,设置一条医疗街,各个科室的候诊空间面向医疗街展开。通过明晰的标识系统,使得就诊流线简单明了。
急诊,急救流线:急诊病人和急救车辆设独立出入口,病人通道和医护通道分离。
住院流:设置探视出入口,方便人流进入住院楼,经门、急诊检查过的患者也可以医疗街方便到达住院楼。
探视流线:西北侧规划路设置探视出入口,探视人流可由此进入住院楼,不与患者人流交叉。
行政办公流线,行政办公楼相对独立,流线独立
科研教学流线:科研教学独立布置,二期功能置换后更可以单独分区,自成中心。
供给流线:经辅助出入口,直接达到后勤楼。
污物流线:下层车库直接出入口,洁污流线分离,不同标高,互不交叉。
消防流线:环形消防流线,车道通畅高效。
消防登高面:满足国家相关的规范要求。
景观空间:
在环境设计中:架空绿化平台贯穿了整体建筑,门急诊及医技顶部的活动休闲平台、住院部的空中平台共同形成了院区的立体花园;中间延续的庭院绿化形成了景观重点。每个花园都蕴含了不同的主题:治疗、康复、沉思以及生长。整个庭院的延续顺应旁边盘龙河的态势,遥遥呼应,引景入内,自然形成一个整体。医院的步道是一条循环贯穿整个园区的景观道,其间设置各种清晰的方位指示。交错的景观步道,多样组合的植被广场,充满灵动和生机。
广场、院落、平台、连廊等多层次公共空间体系的建立,创造交流、讨论、康复、放松等调节场所,柔和医疗建筑冰冷严肃的表情。
空间及造型设计:
造型设计顺应曲线体量,以简洁造型,突出群体建筑错落,多层次的整体景象,并在强调整体性的前提下,充分表现个性。所有建筑体量围绕庭院伸展凝固,动态统一,具有生命的张力。
各单体立面肌理均匀、连续、尺度、韵律相近,有强烈整体感,同时各有特色。表皮肌理虚实变化赋予建筑独特表情,既延续城市界面,又成为视觉的焦点,加上光影的微妙变化,和立体绿化平台的点缀,使之从周围众多的建筑中脱颖而出,体现卓尔不凡的气质,以非常简洁的手法,创造出富有变化的层次。
平面创意:
本方案力求创造一个统一的整体,用建筑的语言强调和区分门诊、医技、住院、后勤、公共交通等医院模块的功能。在平面设计中引入“医疗街”的概念,沿南北向设医疗主街,联系门诊楼,医技和住院楼。沿街展开门诊单元与医技单元,在适当位置设置连廊及通道,联系综合住院楼及行政办公与后勤。
2)平面布局以模块方式为基调,门诊模块采用前面为患者候诊大厅,中间为诊疗单元,后面为医生休息办公,会诊教学区,医患各设通道,实现医患分流。当科室不是很大,一个单元中间可以加设玻璃隔断,分成两个不同的门诊科室。
3)住院楼采用两个板式护理单元。中间设共用交通核及部分共用医疗空间,板式病房能为患者与医护人员争取到好朝向与采光要求,患者与医护电梯分组分厅,实现医患分流。洁物与污物电梯分设,做到洁污分流。
生态节能绿色医院设计:
文山气候终年温暖,四季气候差别不大。夏季主导风向东南风。如何充分利用文山四季如春的气候特点,使建筑自然通风、有效采光和遮阳成为本次设计的重点。
建筑群体与绿化环境立体穿插,打造一座多元化会呼吸的健康医院。空中花园,景观中庭、导风走廊、及其通透的门诊、住院大厅设计,力求每一个房间都能够有自然通风采光,形成通透视线的同时,流动的空气使环境更加健康。
利用自然高差和景观天井,使地下空间能够自然采光
立面运用双层表皮,与植物种植相结合,通过绿化形成的空中花园,有着净化空气,有效加大遮阳,又能保证不遮挡内部人员视野,提供病患绿色的、生态的医疗环境。
屋顶花园美观保温,提供病人及工作人员活动场所的同时,减少热岛效应。太阳能热水系统的使用,象征传统与环保科技的结合,除了为院区提供自制能源,还能降低顶楼住院区的室内温度
整体设计有利于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与传统建筑相比,大幅度降低人工照明与空调支出。
结合水、电、暖通等各种成熟节能设计,文山州人民医院将成为绿色医院建筑的典范。
设计主要特点:
整体设计,合理分期建设,提供完善的整体解决方案;
强调建筑模块式划分与功能的完善,有利于日后医院发展的灵活性和可持续性;
提高规划院区的土地利用率;合理利用地形,为以后发展留足预留空间;
明确院区的功能划分,探寻医务作业流程的最优化,以达到最佳的人性化设计;
合理利用建筑朝向、通风、采光、建筑材料、废物的利用及当地地理气候和基地小气候的分析,以达到最佳的生态节能设计;
多层次的绿化景观,视野开阔的公共空间,绿意盎然的庭园中厅,有效提高院区的绿化率;
有效组织道路交通,按综合医院的流程要求合理划分人、车及洁、污流线;
动感流畅、富有生命力的建筑造型,形象鲜明的地标建筑
对绿色医院的科学解读;对康复环境的完美诠释;对医疗功能的合理安排!
本建筑旨在创造一个开放的、绿色的、生态的、充满关怀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