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报道分析评论市场影响图解医改五大看点投资机遇医改三十年各国对比

  正在加载中...

  凤凰网财经对话卫生部部长陈竺

  国务院通过公立医院改革意见刘国恩:政府财政对医疗卫生投入需增加刘国恩:医疗资源配置 选择权应给百姓刘国恩:跳出方案之争 医改应设试点邱泽奇:行业自律作用大于行业规范邱泽奇:GDP用于卫生支出比例无法预测邱泽奇:医生个人开办诊所需要约束代涛:取消以药补医减轻医疗费用负担代涛:医疗价格难以体现医生劳务价值代涛:新医改后老百姓能够享受到实惠宋瑞霖:基本药物报销比例不低于80%宋瑞霖:医生应成为自由职业者宋瑞霖:医疗改革难改无人喝彩的窘境周子君:新医改不能真正解决看病难周子君:百姓看病费用可能会更贵周子君:大力推动医疗救济惠及百姓周子君:新医改施行 药价或降低周子君:新医改实行全民覆盖周子君:用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式改革高强:将医院推向市场并没有错高强:医疗市场化导致看病贵是改革缺陷

  国务院2009年4月6日发布新医改意见,从2009年起,中国将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卫生服务。[网友评论]

  药价管理新规被指漏洞多执行难

  原本立足于降低药价的药品价格管理新办法却并不被业内人士所看好,甚至有专家质疑,这个充满了计划经济色彩的新办法将导致药价不降反涨。

  医药界人士曝药品可赚40000%暴利

  1个医生1个月须给医院带来5万元收入,方能使医院收支平衡。“以药养医成了公立医院医生的重要收入来源。”

  陈竺:医改产生巨大影响 社会高度认同

  过去一年,中国医改已产生了巨大影响,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同,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国务院常务会原则通过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兰州将降低医疗费用纳入公立医院考核指标·内地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方案再推迟·卫生部将启动16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内地30%基层医疗机构2月底前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公立医院改革的阳关大道:法人化·陆可:以人为本的医改之路·张贵峰:医改的最终目标是诊费药费都应低·提高诊费降低药价缘何令人不安

  ·中国医改带来15亿美元软件订单·9亿资金出逃 医改方案多空观·六家上市公司:新医改方案利好医药行业

  《意见》要求: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详细]

  全民医保: 缓解“看病贵”顽疾的良药

  根据《意见》,我国将逐步建立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首次实现医保的全覆盖。国家还将把关闭、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职工、大学生、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纳入城镇职工或居民医保范围。 [详细]

  从今年开始,国家“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力争让群众少生病。同时,国家将免费给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 [详细]

  针对《意见》提出我国将建立基本药物制度的决定,葛延风说,国外很多国家都建有基本药物制度,推进这一制度旨在降低费用,是保证老百姓有药可用,用得起药,能合理用药的手段。[详细]

  《意见》指出,通过实行药品购销差别加价、设立药事服务费等多种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同时采取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措施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详细]

  管办分开: 管办分开 转换政府职能

  《意见》提出从强化公立医院公益性和政府有效监管出发,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多种实现形式。胡祖才认为,上述改革将解决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既办医院又管医院的问题,有利于多元化办医和加强对公立医院的监管。 [详细]

  人才流动: 多点执业改革破冰

  《意见》提出“研究探索注册医师多点执业”,这意味着我国医师制度的重大变革,有助于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一方面可以增加医务人员的经济收入,而且自身价值也得到社会认可,另一方面也使得基层群众能就近得到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详细]

  《实施方案》明确,三年内,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将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一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 [详细]

  这次《实施方案》提出,近三年将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2009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5元,2011年不低于20元。2009年开始投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将主要用于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实施规范管理。 [详细]

  《方案》提出,三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2009年,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实现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三年内新建、改造37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详细]

  社区卫生机构的全科医生队伍太年轻了,培训也不够,要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就要提高水平。对此,《实施方案》提出,近三年分别为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村卫生室培训医疗卫生人员36万、16万和137万人次。[详细]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医改课题组负责人李玲谈医改

  李玲:医保体系与公立医院应该合作

  医疗保险和医疗机构的博弈的这个过程,在国外已经博了一两百年了,那么结果都是水涨船高的,就是费用是没有办法控制的。所以更好的关系是,它们两个是个合作的关系,这样才能够把费用控制住。

  北大教授李玲:国家应该建立医改推进办

  北大教授李玲:基本医疗制度应保障人民健康

  北大教授李玲:新医改是改革医院公益性的好契机

  北大教授李玲:通过提高服务费用取代“以药养医”

  北大教授李玲:公益医疗体系对老百姓最有保障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顾昕谈新医改

  顾昕:国家在新医改中扮演保障的角色

  医疗这个行当,国家不光要扮演监管者的角色,它有的时候还要扮演保障提供者或者叫保险者的角色。我们走向全民医保这个道理,它要扮演保险者这个角色。

  顾昕:医疗保障的职能性需要增强

  顾昕:新医改明确新的三方出资体系

  顾昕:内部市场制与事业单位体制不同

  顾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发展民营医院

  顾昕:付账方式决定医疗服务的优劣

  顾昕:城乡医疗救助能满足低收入者需求

  刘国恩:异地报销至少惠及2亿多人

  在参加工作的过程当中,很多企业因为是短期性质的工作,可能没有严格的执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政策。因此推动异地结算,异地就医报销的政策安排是非常重要的,应该说至少会惠及2亿多的人。

  刘国恩:公民有三种保险可以选择

  刘国恩:缴纳金不同报销比例不同

  刘国恩:医疗支付手段异常重要

  刘国恩:医保可以加强百姓同医院谈判力度

  刘国恩:政府投入不够造成目前医患出现问题

  刘国恩:医疗服务提高价格可防止医生行为不端

  北京大学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教授邱泽奇谈新医改

  邱泽奇:行业自律作用大于行业规范

  如果没有行业自律,没有行业对这个问题本身的认可和约定,你给出再多的规范,都不可能约束医生诊疗行为,行业规范的推出是医改方案实施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

  邱泽奇:需要逐步改变以药养医的模式

  邱泽奇:医生个人开办诊所需要约束

  邱泽奇:GDP用于卫生支出比例无法预测

  邱泽奇:政府会保障大部分人的利益

  邱泽奇:必须有效规范医生诊疗行为

  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代涛谈新医改

  把解决当前问题和长远制度建设相结合

  既要考虑未来长远的发展,又要考虑近期的可操作性,我想大家对于医改方案的期待是正常的。但是也不可能期待这样一个方案,解决卫生改革发展中所有的问题。

  代涛:卫生发展模式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

  代涛:加大政府投入是医疗服务回归公益性的保障

  代涛:新医改后老百姓能够享受到实惠

  代涛:取消以药补医机制会根本上减轻医疗费用负担

  代涛:医疗服务价格难以体现医生劳务价值已成共识

  代涛:探索医生多点执业是有益的尝试

  中国药学会医药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谈新医改 实录

  宋瑞霖:解放医生是下一次医改课题

  全世界医生是高收入的阶层,他作为一个高收入阶层是靠政府发工资吗?不可能的,只要是政府发工资的,一定不是社会的最高层。所以他本身就应当是一个自由职业者。

  宋瑞霖:对医务人员不应公务员式管理

  宋瑞霖:医改是一场巨大的社会变革

  宋瑞霖:中国需要建立全科医生制度

  宋瑞霖:医疗改革难改无人喝彩的窘境

  宋瑞霖:完善医药体系应实行医药分离

  宋瑞霖:药品监管方式垂直才能公正

  宋瑞霖:医改后公立医院收入结构变化

  医改方案起草者之一谈新医改 聊天实录

  周子君:医改应在市场和调控间找平衡

  怎么调动医生和医院积极性的问题,计划经济是没法做的。这个就要通过市场的办法激励医生和医院多提供医疗服务。而这里面也有个矛盾,政府非常担心放开以后失控,失控就会打价格战,因为它是一个信息非常不对称的一个医疗服务行业。

  周子君:医改应引入市场机制 调动医生医院积极性

  周子君:看病贵根源在于收入低和医疗保障不健全

  周子君:看病难源于大小医院资源供求不平衡

  周子君:新医改未能解决大小医院供需平衡的问题

  周子君:基层医疗机构应建良性循环机制

  周子君:新医改大学生不再享公费医疗是误读

  周子君:新医改能起多大作用现在尚难判断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解决“看病贵”问题

  主要内容:

  1、未来3年,国家将使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主要指城镇非就业人群)医保和新农合三大公立医疗保险的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

  2、2010年,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两项医保的最高报销水平(即“封顶线”)已经锁定,为人均收入的6倍。

  亮点:

  1、加大对尚未纳入医保人群的关注,如国家将增加投入重点解决国有关闭破产企业、困难企业等职工和退休人员,以及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包括农民工)的医保问题;

  2、大学生被纳入医保。

  分析:

  破解“看病贵”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控制药价,而是在建起医保制度后,把报销水平提上来,让大家觉得看病相对不贵。数据显示,新农合目前补偿率还不到30%,按国际惯例,补偿率提高至70%以上才能真正成为有效的医疗保障制度,未来投入仍有很大空间。

  二: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治药价虚高“顽疾”

  主要内容:

  建立科学合理的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和供应保障体系。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

  亮点:

  1、基本药物的“定点生产”改为“实行公开招标采购”;

  2、“统一制定零售价”修改为“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在指导价格内,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格”,即国家不再制定统一的基本药物零售价格;

  3、在基本药物使用上,由“全部使用”改为“全部配备和使用”,尊重医生和患者的用药选择权。

  分析:

  目前,基本药物定价是非常复杂的工程,总体而言,政府相关部门对基本药物价格的控制不会有太大松动。由于药品名目繁多,价格和毛利率差异非常大,在对药品价格控制的过程中,要考虑到企业的合理利润空间。

  三、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解决结构性“看病难”问题

  主要内容:

  加快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全面覆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

  亮点:

  1、与过去医疗改革不同,新医改重点是将“医疗人才建设”纳入其中。通过试点推广“住院医师培养制度”,让乡村医生、基层医生进入大医院接受培训,然后走出医院下到基层;

  2、通过大力发展“县级医院”,建立“县医院为龙头,农村医务室为网底、乡镇卫生院为节点”的体系,通过在基层医院加强硬件投入、人才输入,切实缓解农村看病难。

  分析:

  看病难难在“两头”:偏远农村地区和大城市、大医院,其根源在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有限的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医院,导致公众不论大病小病都到大医院找名医看,大医院拥挤不堪,城市基层医院和社区医疗单位则少人问津。解决这一问题,尚需从设备、人才等方面“软硬兼施”地均衡配置医疗资源。

  四、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保社会公平

  主要内容:

  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扩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防控、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高经费标准。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

  亮点:

  1、组织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

  2、落实城乡公共卫生机构经费保障机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员经费、发展建设、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预算全额安排,服务性收入上缴财政专户或纳入预算管理。

  分析:

  坚持公益性,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既是医改惠民的起点,又是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终点。城乡居民人均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不低于15元的提法是一种进步,公共卫生投入不再是以单个项目,也不再是为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某种公共疾病而设立。公共卫生长效机制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

  五、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破解“以药养医”

  主要内容:

  今年开始试点,2011年逐步推开。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监管机制,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规范诊疗行为,明显缩短病人等候时间,实现检查结果互认。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

  亮点:

  1、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探索公立医院门诊药房改制为零售药店等医药分开的有效途径;

  2、政事分开、管办分开;

  3、鼓励民营资本创办非营利医院。

  分析:

  “医药分开”是新医改的重要思路。公立医院改革的大方向是“坚持公益性,调动积极性”。这两者相辅相成。忽视对医务人员的支持,“坚持公益性”难达目的;而过于强调医务人员待遇,忽视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任务,医院的发展就会跑偏,就会发展为创收的积极性。

  您认为医改新方案能否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内地3年内将投入8500亿元用于医改。明确提出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明显缓解,您认为医改新方案能否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详细】

  正方

  孙南雄

  南医大教授孙南雄

  新医改终将缓解看病难

  新医改案从机制上促进医疗机构之间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医疗水平,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详细】

  反方

  周子君

  医改方案起草者之一周子君

  新医改未解决医院供需平衡

  新医改对大小医院的供需矛盾、如何让公立医院的资源惠及所有的老百姓的问题没有看到明确的解决办法。【详细】

  投资指引--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受益解析

  1、 数据显示,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补偿率尚不到30%,而按照国际惯例,补偿率提高到超过70%以上才能真正成为有效的医疗保障制度,未来我国的投入还有很大空间。

  2、根据城市医院用药结构可以看出,全身用抗感染药物占最大份额(24%),紧接的顺序是:抗肿瘤药和免疫抑制剂、心血管系统药、消化系统药、血液和造血系统药和神经系统药。增长最快的领域包括神经系统、抗肿瘤和免疫抑制以及心血管系统,在这些领域具有独家品种的公司将具有很大优势。

  受益个股

  1、神经系统药物市场中恒瑞医药、恩华药业、华海药业优势明显。

  2、抗肿瘤药物方面恒瑞医药、益佰制药、海正药业处于领先地位,双鹭药业则独占心血管市场,通化东宝的糖尿病药物市场前景广阔。

  投资指引--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受益解析

  1、 基本目录的选择标准基本不会发生大的变动,但是对与是否实行国家统一定价、是否定点生产等条路,目前尚存在争议,需要看医改最终实施细则。

  2、进入基本药物目录是普药企业接下来一个重要的工作目标,但即便就是进入了这个体系,由于销售价格过低,也可能不会有较多利润空间,因此,规模大的龙头企业优势明显。

  相关受益个股

  1、大型综合型制药企业有规模化和综合化优势,能获得更多的产品机遇,其中包括华北制药、哈药股份、白云山、东北制药。

  2、在药品流通渠道上,拥有全国网络的国药控股最为受益,地方性流通龙头则有上海医药、广州药业、华东医药。

  投资指引--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受益解析

  1、 在国家没有出台具体的实施办法前,较难准确判断医药类企业的受益情况,同时考虑到医疗卫生投入会是一个长期而逐步渐进的过程,所以相关公司将会存在一个较为稳定的受益期。

  2、医改在强化基层医院固定资产投资中约有30%经费将用于购买基础医疗设备,这对产品性价比很好的国内医疗器械制造商将构成直接利好,消毒灭菌、检测、诊断和治疗仪器设备的需求将确定增长。

  相关受益个股

  新华医疗占有国内小兔灭菌设备市场份额的40%,龙头地位突出;万东医疗同样占据X光射线诊断设备市场半数以上份额;鱼跃医疗则拥有血压计、康复设备等30%以上份额;科华生物优势凸显于半自动升华仪、全自动生化仪领域。

  投资指引--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受益解析

  1、 计划免疫将会是未来的一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内容,而中药被单独拎出来,对一些老字号、用于技术创新的中药企业是一个利好。

  2、计划免疫方面看好“纳入计划免疫政府采购、供不应求和独家生产”疫苗,今年将供不应求的疫苗品种是“麻风系列疫苗”和“百白破系列”疫苗,乙肝疫苗明年也将面临扩大计划免疫的重大政策机遇。

  相关受益个股

  1、重点可关注上市公司中的天坛生物、科华生物,普洛股份、浙江医药具备人用抗禽流感题材。

  2、中药企业则应关注品种丰富、市场前景广阔、品牌优势突出、成长性好的企业,其中包括康缘药业、云南白药、同仁堂、东阿阿胶、片仔癀、丽珠集团等。

  投资指引--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受益解析

  公立医院的改革将触动医疗机构和医药公司销售环节的神经,减少“带金”销售,减少中间利润流向个人手中,使得临床推广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这样,更加利于疗效好、质量高的优质产品销售,对行业龙头同样利好。

  相关受益个股

  行业龙头中包括国药股份、南京医药、华东医药、上海医药、中国医药等医药流通企业受益。

  国家名称 卫生总支出占GDP的比重(%) 政府支出占卫生总支出的比重(%)

  2000年 2005年 2000年 2005年 2000年

  美国 13.2 15.2 43.7 45.1 56.3

  英国 7.2 8.2 80.9 87.1 19.1

  法国 9.6 11.2 78.3 79.9 21.7

  德国 10.3 10.7 79.7 76.9 20.3

  加拿大 8.8 9.7 70.4 70.3 29.6

  日本 7.6 8.2 81.3 82.2 18.7

  澳大利亚 8.3 8.8 67.0 67.0 33.0

  新西兰 8.1 8.9 79.1 77.4 20.9

  比利时 9.1 9.6 71.8 71.4 28.2

  丹麦 8.3 9.1 82.4 84.1 17.6

  瑞士 10.3 11.4 55.6 59.7 44.4

  瑞典 8.2 9.2 84.9 81.7 15.1

  韩国 4.5 5.9 50.0 53.0 50.0

  印度 4.3 5.0 22.2 19.0 77.8

  南非 8.1 8.7 42.4 41.7 57.6

  中国 4.6 4.7 38.3 38.8 61.7

  1978~1984年 完善农村和城市医疗服务网

  这段时期主要是加强了对卫生事业的管理,相继出台了系列加强医院管理的政策,扭转卫生机构不善于经营核算的局面。

  1985~1992年 正式启动医改 扩大医院自主权

  1985年可谓是医改元年,中国正式启动医改,扩大医院自主权,1989年,卫生部颁发实行医院分级管理的通知和办法。医院按照任务和功能的不同被划分为三级十等。

  1992~2000年 医改探索中前行 缺系统性改革

  这段时期对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卫生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积极发展了社区卫生服务、改革卫生机构运行机制等。

  2000~2005年 市场化发挥作用也显露了弊端

  2000年,宿迁公开拍卖卫生院,拉开医院产权改革的序幕,共有一百多家公立医院被拍卖,实现了政府资本的退出。

  2005年至今 新医改方案已箭在弦上

  方案鼓励公立医院门诊药房改为零售药店,通过逐步取消药品加成、设立药事服务费等方式,改变以药补医机制。

  最新报道 Finance.ifeng.com

  [07-08 02:56]·药价管理新规被指漏洞多执行难 恐倒逼药价走高[07-08 02:52]内地医药业或掀查税风暴 剑指天价药[07-08 02:44]·发改委:正研究制定药品流通反暴利界定线 年内将出台[07-06 18:01]·中央财政今年已累计拨付医改资金801亿元[07-05 02:15]·李克强谈医改:切断药品不合理利益链[07-05 02:07]·社科院专家建议将卫生和医保部门合并为大健康部 杜绝腐败[07-02 22:14]·药企商业贿赂成本翻番 黑名单制首查遭举报药企[07-02 16:42]·发展改革委组织大规模药品出厂价专项调查[07-01 15:42]·卫生部要求商业贿赂不良记录全覆盖[06-26 08:06]·卫生部副部长称医改一年来群众所获实惠已看得见摸得着[06-26 01:21]·国家发改委:药的改革 取决于医的改革[06-25 00:01]·“抓小放大”:北京医改争议中求平衡[06-24 02:15]·公费医疗是社会公平正义毒瘤[06-24 01:29]·新医改一年被指有钱不会花 医院直言以药养医才能活[06-23 04:32]各地药品配送多遭独家垄断 权力牟利打乱秩序推高药价

  最新评论 Finance.ifeng.com

  [06-18 13:20]·药品暴利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三大顽症需治理[06-18 11:15]新华每日电讯:治天价药应由第三方调查药品成本[06-13 04:02]·公费医改离保障公平有多远 特需门诊究竟该为谁服务[06-11 02:21]·减少分销层次不能解决 药品价格“虚高”[06-09 05:10]·医疗高投入不必然导致好结果[06-07 02:39]·张庭宾: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缘何一波三折[05-31 22:34]药价虚高蔓延到基层[05-28 02:30]·降药价还得向医院开刀[04-25 04:23]·公务员医改不降待遇太妥协[04-25 03:08]·医改如何将医保做强[03-03 02:32]·公立医院改革:出资人依然未到位隐忧[02-28 10:30]·医改新政再出 是否暗藏未被发掘机会[02-24 22:18]·公立医院改革“硬上路”:“留白”管理体制[02-08 17:30]李玲:政府要加大投入保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02-08 17:30]·李玲: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医生

  市场影响 Finance.ifeng.com

  [04-19 14:32]·药店败退[08-21 06:49]·康美药业:价格下调影响不大[08-20 08:01]新医改关注二线中药企业 重点股评级表一览[08-20 02:26]·医药板块独家品种逆市走强 研究员称不确定性尚存[08-20 01:00]·医药股显强势[08-19 05:27]·国家基本药物目录露脸 普药巨头利好笼罩[08-19 05:02]·[07-30 12:09]·新医改能给我们带来什么[07-06 21:55]解读中央财政下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10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