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迁地点:双流县公兴镇(仁宝集团生活区)
建设规模:将建成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大型三级医院
服务群体:除公兴镇工业园区内的30万人员外,还将辐射周边10多万群众
进程规划:2012年6月动工,当年年底门诊启用,2013年首期住院楼1000张病床接待患者
旧院使用:全部用作肿瘤医院,让更多肿瘤患者享受更好条件和更好服务
作为落实省委兴川大计的一号工程,我市天府新区的建设已经启动,而作为重要配套之一的医疗服务,我市公立医院已率先敲定落户天府新区。昨天记者从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获悉,该院将整体搬迁至双流县公兴镇工业园区,拟用3年时间建成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大型三级医院,服务人群除了工业园区内的30万人外,还将辐射周边乡镇和县(市),预计服务人群将超过40万人。
市七医院的整体搬迁,将是我省天府新区建设启动后第一个以快速度、高效率入驻新区的公立医院,它的入驻,除了将为新区建设提供健康护航外,也为医院自身的发展开辟出新的空间。该院的整体搬迁将如何创造服务天府新区、方便城乡居民、促进医院发展的多赢格局?昨天,记者来到市七医院,进行了深入采访。
发展意识
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在成都这座千年名城的旁边再建一座新城,将成都建成一座世界之城、大美之城、宜人之城!天府新区的建设注定是一项载入史册、流传千古的宏伟事业。2011年11月23日,是成都市委主要领导对成都天府新区建设进行调研后的第三天,这一天,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即正式与双流县政府签署了医院建设协议,该院拟在双流县公兴镇仁宝生活服务区内,新建一所符合卫生部建设标准的三级综合医院,而双流县政府为此拿出86.6亩土地作为医院建设用地,届时,市七医院将整体搬迁至双流县公兴镇。
此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我省第一家作为产业配套服务的公立医院将落户天府新区,也标志着在我市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首次主动整体搬迁下沉,不仅为天府新区服务,而且服务覆盖面将扩展到更广泛的区域。
为什么市七医院要整体搬迁至双流公兴镇?该院院长刘勇告诉记者,天府新区双流区域规划面积达880平方公里,占天府新区规划总面积的56%、占成都分区规划面积的68%,而公兴镇是天府新区双流区域内的高端电子产业组团,仁宝集团、纬创集团及物联网产业园均落户于此,这些大型企业的人员将在三年内达到30余万人。“为天府新区建设提供医疗服务保障,是公立医院的职责所在。”刘勇说,早在今年3月,当得知仁宝、纬创集团将落户双流县公兴镇时,该院院班子马上作出快速反应,主动与双流县政府接洽并提交了在公兴镇建设新医院的方案。就在双方达成一致后的5月5日,《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规划建设天府新区”位列其中。
刘勇对记者说,市七医院虽然身处中心城区,但由于受到地域的限制,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服务需求,也不能满足医院的快速发展,因而一直在寻找机会,创造新的发展空间。“天府新区的建设给医院发展提供了一个好机会,为了这个机会,我们已经准备了很长时间。”刘勇说。
整体搬迁
医院服务随之提档升级
一方面,天府新区需要医疗配套以保障建设的顺利推进,另一方面,天府新区建设正好契合了医院的发展需求,两者的碰撞所产生的火花形成多赢格局。如何理解市七医院发展的迫切需求?
昨天上午10点,记者在市七医院看到的场景也许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该院的现状:门诊大厅里人头攒动,站满了等待挂号取药的患者;住院部多个科室走廊里加满了病床,有的科室需要提前半个月预约才能顺利住院治疗。院长刘勇告诉记者,该院今年的门急诊人次将突破30万,出院人次将达到1.65万,两项主要数据均创历史新高,而在2009年,门急诊人次和出院人次分别为18.89万人次和8200人次,为了满足患者看病住院的需求,该院将所有的办公用房都腾了出来让给患者,行政后勤人员都在搭建的板房里工作。
刘勇对记者说,该院的门急诊楼、肿瘤医院病房楼以及内科住院楼分别修建于1971年、1981年和1992年,布局已经落后,另外,由于历史原因,致民路将医院截然分成十二中街、北街两个片区,医院由东至西的平均深度不足40米,由南至北又跨越致民路,狭长约300米,因而病人在检查、治疗时难免要在两个片区间来回往返,尽管医院想尽办法为患者提供各种方便,但仍难免降低工作效率。刘勇告诉记者,也正是由于医院的地域受限,很多治疗项目如血液透析、腔镜中心、供应室等无法建设启用。“天府新区的建设将会载入成都以及四川的史册,对医院来说,整体搬迁至双流县公兴镇,也将载入医院发展的史册!”
刘勇说,整体搬迁后的市七医院总面积将达86.6亩,将是现在占地面积的5倍多,空间的拓展将让医院具备足够的服务能力,医院由此将提档升级,建设成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大型三级医院。他说,在公立医院改革背景下,市医管局要求市管公立医院要不断拓展医疗市场,让更多城乡居民享受到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不断满足患者的服务需求,“医院整体搬迁后提档升级,也是落实市医管局对医院的发展要求,抢占医疗市场,促进医院快速发展的表现。”
分片而治
医院服务覆盖面更宽更广
市七医院院长向记者提供了一份详细的调查数据。该数据显示,天府新区双流县公兴镇工业园区内的仁宝集团、纬创集团以及物联网产业园是省政府引进的大型劳动密集型重点企业,除了园区内30万人需要得到良好的医疗保障外,市七医院将新建的天府新区城南医院周边10公里范围内主要医疗机构只有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他们的床位有345张,年出院11505人次,门诊265379人次,常住人口为130737人,“如果加上附近的华阳镇和黄龙溪镇的部分居民,我们的医疗服务覆盖群体将超过40万人,此外,附近的彭山县、眉山市的部分区域也将被覆盖进来,因而使医院成为那一片区的医疗中心,更多老百姓将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院长刘勇向记者透露,该院于11月23日与双流县签署医院建设协议后,医院的建设程序就已经启动,目前,新医院已进入规划设计阶段,2012年6月左右将破土动工,整个建设周期为3年时间,一期住院楼将有1000张床位,拟在2013年开始收治病人。虽然住院楼的启用还将有两年时间,但为了保障公兴镇工业园区人员的健康安全,率先修建的门诊楼将在明年底正式投入使用,主要为患者提供门诊治疗和健康体检,对需要住院的患者,医院将开辟绿色通道,直接接回成都进行治疗。
市七医院整体搬迁至双流县公兴镇工业园区后,位于致民路的院址又将作何用?院长刘勇告诉记者,该院老院区将更能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医院是两个牌子,一个是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一个是成都市肿瘤医院,市七医院整体搬迁后,腾出的病区将全部让给肿瘤医院。”他说,就目前来看,医院的肿瘤病房已经无法满足患者需求,市七医院的整体搬迁,将让肿瘤医院容纳更多患者、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不论在治疗条件还是在检查条件上都将得到很大的改观,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将做到更好,“这种分片而治的方式,也将使我院成为一个全新的医疗团体。”
蓄力发展
专注提高软实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市七医院与双流县政府洽谈在公兴镇工业园区新建医院的初期,双流县原本提供的土地是61.7亩,然而随着天府新区建设的启动,双流县政府又将提供土地的面积增加到86.6亩,可见该县对天府新区建设医疗配套项目的重视程度。
也许读者还关心一个问题:市七医院能否胜任整体搬迁后建设成为大型三级医院的能力?答案是肯定的。该院是一所建立于1950年的老医院,先后获得了省、市“文明单位”、“文明医院”、“国际爱婴医院”以及“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等称号,是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成都中医药大学等多所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医院。2008年,该院中医科的“脾胃专病”被成都市卫生局、中医管理局列为“成都市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单位”,同年,医院为著名中医专家刁本恕建成了“刁本恕名医工作室”。
2009年,市七医院与川大华西医院开展院级(专科)紧密技术合作,有效提升了该院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走出了一条由较强实力特色专科带头,全院各专科创新发展的特色医院发展之路。当年,成都市卫生局批准该院增挂“成都市肿瘤医院”铭牌,使医院在综合实力技术不断增强的基础上,形成了系统的对肿瘤疾病的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放射治疗、介入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康复治疗等综合诊治手段。
我市2010年启动的公立医院改革,为市七医院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快速提升,特别是该院为方便患者而在全市创新推出的“午间门诊”、“投诉零容忍”等等措施,得到了患者的广泛欢迎,使该院成为我市市管公立医院中具有影响力的医院之一。
院长刘勇告诉记者,该院院领导班子一直在寻找发展的突破口,“近年来,我们在科研、学术水平的发展上加快了步伐,相继获得了10多项科研成果、数十项新技术,由于医院的快速发展,我们还吸引来10名教授、主任、医学博士加盟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团队。”刘勇说,所有的这些工作,“都是在为医院的发展蓄力,如今找到了发展突破口,我们的人才、技术等"软实力"将有更大施展空间。”他还告诉记者,为顺利推进公兴镇工业园区新院的建设,如今医院又在进一步引进人才,依托川大华西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等高等学府,从中挑选优生来院工作,并对现有人员进行严格培训,“我们将用实力证明,市七医院能为天府新区建设服好务、为更广大区域的群众服好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