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咸阳市召开了医改工作推进会,提出了九大措施,全面启动公立医院改革工作。

  统筹规划县域医疗卫生资源。按照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县市区政府负责举办一所综合医院、一所中医医院、一所妇幼保健院。根据县域人口及发展水平,确定医院的规模、编制和定位。鼓励引导非公立医院和特色专科医院的发展。

  明确县级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县级公立医院主要承担县域居民基本医疗服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危急重症病人救治、重大疑难疾病的初诊、处置和转诊、适宜医疗技术的推广应用、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以及乡镇卫生院及基层卫生人员教学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工作。

  落实政府保障责任。政府负责县级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亏损补贴等。以固定资产形式存在的历史欠债经审计后由政府逐年解决。对县级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按服务成本保障政府指定的公共服务经费;无主病人救治费用经审核后按实际发生额补助。政府负担县医院在岗医务人员工资的比例不低于70%,县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实行全额预算管理。养老、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缴费,应由单位缴纳部分由同级财政予以补助。各县市区要设立公立医院人才奖励资金,并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奖励总额不低于50万元,奖励办法和标准由各县市区自定。

  改革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按照床位数与人员数1:1.5的比例编制基数核定人员编制,适当提高中高级职称设置比例;三年内医生、护士配备人数达到医院管理评价标准。公立医院院长按干部管理权限选拔聘用,实行任期制,进行任期目标管理。建立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制度和医院院长激励约束机制。落实院长管理自主权。健全以人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

  完善医院管理和支持协作机制。建立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实行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探索推行县镇一体化医疗卫生管理模式,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鼓励不同规模的公立医院之间积极探索以资本、技术、管理为纽带,组建医院管理集团、上级医院整体托管、城市医院团队帮扶、城乡对口支援等多种模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逐步实现急、慢性病分治,常见病和疑难危重病分治,为农村患者提供优质、可及的医疗服务,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

  着力解决“看病贵”问题。积极引导医务人员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推进同级医院检查结果互认,有效减少重复检查,减轻广大患者的费用负担。逐步降低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用,按扣除折旧后的成本确定大型设备检查价格,大型设备检查费用降价后的差额部分,由县财政予以补贴。加强医药费用检测控制,以县为单位确定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增长率,并将其控制指标纳入院长目标责任考核。加强医院内部成本控制,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严格执行药品“三统一”政策,保障用药安全。

  建立和完善县级公立医院监管机制。加强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服务监管职能,实行全行业监管。建立完善医疗质量安全控制评价体系和各级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评价组织,医疗质量安全评价结果要作为医院管理评价的重要指标。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公立医院功能定位和发展规划的监管;健全公立医院财务审计制度;建立公立医院综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对医院运行情况和年度目标任务进行科学的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院长聘任、奖惩兑现等挂钩。

  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政府编制人事部门要支持卫生医疗机构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到2012年,县级公立医院本科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应达到30%以上。完善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重点的培训制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不断提升医务人员专业素质和临床诊疗能力。严格执行“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农村累计服务一年”的规定。结合“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落实大医院的技术力量长期对口支援县级医院的制度。

  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快以医院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的县级公立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逐步建立各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机制,构建便捷、高效的医院信息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县级医院医疗质量控制、药物合理使用、医疗费用控制等方面的监管。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与城市三级医院远程诊断系统的建设,逐步开展远程病理诊断和远程疑难重症会诊等服务项目。探索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网络。(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