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重庆频道11月28日电(高启民 冯毅)11月6日,由重庆市政府、国家科技部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亚太足踝外科学术大会在渝闭幕。大会为期三天,来自 24 个国家和地区的600 余名足踝外科专家、学者齐聚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对足踝医学的17项学术专题进行了研讨,通过了亚太足踝外科协会章程,决定将亚太足踝外科协会总部及秘书处设在重庆。大会选举西南医院唐康来教授任协会秘书长。会议期间,西南医院还与BIOTECH、INTERNATIONAL等国际知名研发机构签订了 5项国际科技合作协议。
本届学术大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西南医院在建设研究型医院的方向上迈出新步子。据悉,该院党委日前作出的《关于加强研究型医院建设的决定》,在院内外引起热烈反响。据院党委介绍,这项决定是根据总后和学校关于加强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建设的指示精神,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结合当前形势和医院长远战略作出的。
据了解,经过多年励精图治,西南医院已实现"军内领先、国内一流"的目标,下一步该怎么走?必须创新思路再发展,即坚持"适度规模、内涵建设、创新发展,以质量特色取胜"的思路,努力建设"跻身世界一流名院方阵的研究型医院"。
何为"研究型医院"?院长李景波介绍称,"就是用全球视野引领建设方向,用世界眼光确定建设目标,用国际化发展理念确立评价体系,具有更多原创性高等级医学成果和创新技术的医院。我院经过几十年积累,很有底气,仅今年就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6项,其中生命科学部的杨柳团队和医学科学部的阴正勤团队分获两个重点项目。"
研究型医院的重要支撑是研究型学科和研究型团队。前者的核心是"三高":高水平的临床诊治能力、高层次的科研成果、高素质的人才梯队;后者不仅要求有高层次领军人才,还要有中青年骨干人才,是临床诊疗和科研创新的复合型群体。而目前在全院轰轰烈烈开展的"研究型医院推进年"活动,正进一步强化医院内涵建设--
在临床诊治方面,明确研究型医院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持续提高医学诊治水平,把提升为军地患者服务能力作为建设的中心任务,保证医院已经形成的八大临床优势、八大专病特色和五大临床核心技术持续发展,努力把握医疗技术和科学研究的前沿,不断催生创新成果,带动临床诊疗技术的持续提高,并扩大国际视野,加强与美、日、韩、西班牙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名院校、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在国际化办院方面继续迈大步。
在创新高层次科研成果方面,研究型医院贯穿的核心是临床医学科技创新,强调创新的聚焦点在生物医学领域,创新的模式是"转化医学",将重大疾病的关键临床问题转化为生物科学问题,坚持临床与基础研究并举。为此,医院正继续以国家和军队重大需求为牵引,牵头承担"973"、"863"等国家重大或重点课题,着力解决临床或战场急需攻克的难点,如前不久医院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颅脑战创伤救治新技术与战救器材研发》,就是立足于未来高科技战争、保证军队战斗力和伤员生存质量的重要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医院还投入5000多万元,建成肿瘤干细胞GMP实验室、科技中心等,推动科研整体实力大幅提高。
在人才建设方面,研究型医院的基本方法是医疗与科研教学有机融合,推动"个体研究"向"团体攻关"转变、"小科研"向"大科研"过渡,打造一流学科、培育一流团队。目前医院正全面推进"111人才战略工程",每年安排500余万元人才建设经费,对医院领军人才实施个性化培养,已选送22名35岁以下优秀人才和优秀博士生出国深造,聚集起卞修武、黄跃生、李世荣、孔祥复、钱程、钱忠明等一批中科院院士、长江学者、"973"首席科学家和1700多名专业人才,形成层次分明的研究梯队,为医院跨越发展奠定了基础。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医院政委韦邦福表示,"我们迈开大步建设研究型医院是有硬指标的:到'十二五'末,将建成10至12个研究型学科,12至15个研究型团队,使医院特色更特、优势更优,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发展力显著增强,初步建成'跻身世界一流名院方阵的研究型医院',建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军队战略医疗中心,使医院始终走在服务部队、保障打赢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