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及卫生部相关数据,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农村居民人口为7.2亿,占总人口的54.3%,全年人均纯收入4761元。与此对应,农村医疗条件十分落后,设备陈旧短缺,人员配备严重不足,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人员仅为1.22人,个人卫生支出不足50元。

近年来,为解决农村医疗问题,我国各级政府推出多项举措,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医疗救助等。但医疗资源的匮乏,仍是农村医疗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国现行的医疗体系,存有明显的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缺陷,农村医疗信息化或是解决农村医疗问题的一剂良药。

所谓医疗信息化, 即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整合医疗资源,以达到资源的最高效率的利用。2006年以来,在卫生部的主导下,新农合相关信息系统的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实际诊疗当中,信息系统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用。一个理想的医疗信息系统,应该拥有下述功能:医疗资源共享,平衡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为患者争取诊療时效,把握诊治先机;为农村患者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节省医疗费用;为乡镇卫生人员提供培训,提升医疗水准。

不久前,卫生部就《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原则(试行)》、《关于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的工作方案》征求意见。建立农村居民健康档案,这将对农村医疗信息化产生极大的推动力,而区域医疗中心的设立,也为农村医疗信息化提供了可操作的架构准备,如下图所示的景象将变成现实:一个小村庄的患者,到乡镇医院就诊,医疗资料传输到区域医疗中心,并得到区域医疗中心专家的会诊,收到诊断结果和治疗意见。这样,这名患者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精打细算的农村医疗影像数字化

农村医疗信息化不可能一蹴而就,虽然国家逐步加大了对农村医疗的投入,但面对近40,000所乡镇医院,仍显杯水车薪。把钱花在刀刃上,是农村医疗信息化的不二选择,在医疗影像的数字化上更是如此。医疗影像设备,往往价格昂贵,选型和更新换代均须特别谨慎。本文接下来将对医疗影像的数字化作一个初步讨论。

乡镇医院放射科的最主要设备为X光机,目前X光影像数字化有以下三种途径:一、DR(Digital Radiography),数字化放射成像;二、CR(Computed Radiography),计算机放射成像;三、传统X光机配合扫描仪。

放射影像数字化方案
DR
CR
传统胶片配合扫描仪
成像过程
X线→人体→图像传感器→图像处理→显示、打印
X线→人体→IP板→图像采集→图像处理→显示、打印
X线→人体→胶片→冲洗→扫描→图像处理→显示
转换过程
直接数字化
间接数字化
间接数字化
分辨率
工作效率
与传统胶片摄影相比,效率大幅提高
与传统胶片摄影相比,效率有提高,以IP板替代胶片
传统胶片摄影之外,增加扫描过程
机房面积
小(X光机即DR)
大(X光机+CR)
大(X光机+洗片机+扫描仪)
运行消耗
一次性固定投入
IP板需定期更换
持续消耗胶片
投入成本
优点
成像速度快,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小,空间分辨率及动态密度高
效率和价格相对平衡。
成本低,利用原有设备,避免浪费;分辨率及动态密度高。
缺点
价格高,附件价格昂贵。
价格较高,消耗品昂贵;分辨率及动态密度一般;操作复杂,效率一般
增加操作步骤,效率较低。

如上表所示,DR成像质量最高,效率最高,投入最大;CR成像质量一般,效率较高,投入较大;传统胶片配合扫描仪,质量较高,效率一般,投入最低。乡镇医院放射科接诊量较少,所以效率并不是其首要考量;同时,由于经费的限制,利用好现有设备,以最低的代价实现最高的效用才是上上之选。目前,我国的绝大多数乡镇医院都装配有传统胶片型X光机,只须增加一台扫描仪,就可实现放射影像的数字化,无疑是最佳选择。

精打细算的农村医疗影像数字化

Medi-6000 是中晶科技汇聚25年专业影像颉取与处理技术精粹,针对医学影像需求而研发的医用胶片扫描仪,可满足一般放射科、胸腔科、骨科等专业的胶片影像数字化需求。Medi-6000 对灰阶图像进行了特别处理,4.0 Dmax的超高动态密度使图像层次更丰富,每一处细节都能完美呈现。超大的扫描范围,满足大幅面胶片的扫描需求。机身采用坚固耐用的全金属结构,重量只有9公斤。直进式馈片设计,形体轻巧,仅相当于一台普通打印机大小,非常适合空间拥挤的医院。并且还可选配专业解决方案,轻松接入PACS系统,是医用胶片数字化的最佳伙伴。

文章来源:李冰 上海中晶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