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巨头基于其自身的高市盈率以及资本运作的不同逻辑,对移动医疗项目的估值方式与传统医药企业的理解是迥然不同的,这个咱先不谈。今天,咱先给您讲几个段子,来看看险资为何对移动医疗项目如此捉急、又如此慷慨。


险资是如何“被迫”重金砸向移动医疗的?


段子1:据某投资人透露,国内有的保险公司在设计健康险产品时,精算师仍在选择美国人口数据来建立精算模型。很奇怪是不?卖给中国人的保险,竟然以美国作蓝本。

其反应的现实就是,国内保险公司对人口、特定人群各种疾病发病率情况,以及药品使用行为等数据的迫切需求,而移动医疗在获得巨大用户群以后,自然也就积累了用户与健康状况的各种数据。

段子2:据称,在国内发达地区的卫生局,其实一直很关注城市老年人群的慢性疾病。但是,新闻媒体也曾报道老年人因中风、心脏病等情况死在家里,好些天都没人知道,这种事情的社会影响相当不好,政府也特别不希望这种事情发生,那怎么解决呢?其实,在发达地区的卫生部门每年都会有专门的预算,用于老年人慢病管理。但现在的问题是,以前把这笔钱投给社区医院或居委会,但发现效果不理想。

现在,有一个新的思路,政府部门在尝试招标制,比如把一个城市划分成几个片区,其中一个片区可能有50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计划投入5000万,然后让让保险公司来竞标。但保险核算之后发现,在现行模式下,50万人、5000万的成本预算根本就是亏损的买卖,但不做的话,又担心以后在由政府买单的医疗保险业务上被列入黑名单,只得硬着头皮应承下来,而且还得做好。

当然,保险公司也不愿花冤枉钱,于是就他就特别希望有一个做健康管理的医疗企业,能够提供一套管理工具去帮保险公司分析这50万的老年人群,把他们进行分类,按身体头部分成轻重缓急若干等级,如此之后这5000万才能花得有重点、更有效率,进而有可能把项目总支出控制在5000万以内。

但问题来了,这家保险公司找了不少供应商,对方都问他:你有没有数据给我呢?你让我分析,我得有数据啊?但是,保险公司也没有数据!

段子3 据说,有一家北方的保险公司正在围绕健康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进行投资布局,甚至还直接成立公司,直接杀进移动医疗领域,以其赢得这场关于数据的战争。

这反映了一个明显趋势,那就是健康产业正走向以数据为基础的、高效率的健康管理模式。

 

商业医疗保险市场的生死之战

上述三个段子,还只是保险公司基于眼前业务对于数据的饥渴表现。更重要的原由还在后头,这关系到保险公司未来的生存问题:我们总会等到那一天,商业医疗保险市场开放了,但你有何准备?

2014年度几大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数据显示情况并不乐观。20141-12月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和新华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3312亿元、1739.95亿元、986.92亿元和1098.6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38%19.10%3.78%6.01%,有三家均只实现个位数增长。

而且,中国人寿、平安人寿、太保寿险、新华保险在201412月保费收入分别为185亿、126.08亿、43.8亿和70.2亿,同比增速分别为17.83%16.29%-6.83%-15.3%,后两家为负增长。

但是,另一方面,商业医疗健康保险的前景却令人期待不已。

据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黄洪210日表示,我国健康险保费规模较小,如我国健康险在总保费中占比仅为8%,而美国占到了40%

数据显示,2013年,美国保险市场规模约为2.1万亿美元,其中商业健康险总保费约为8500亿元,市场占比达四成,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美国产险保费收入仅微增1.7%,寿险甚至同比下降7.7%

另据平安健康总经理助理吴新春的推测,若参照以社保会保险为主导的德国模式,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可达到9%,那么到2015年,我国健康保险潜在的市场需求为4460亿元,是2013年全国健康险保费收入的4倍。

有业内人士表示,虽然说马云让医生失业的判断得到吐糟一片,但保险精算师大面积失业还是有可能的,因为保险公司若能获得大样本、且极为详尽的数据库,并进行充分挖掘之后,可能根据大数据挖掘针对个人定制个性化的医疗保险。反之,若保险公司若在数据争夺战中失位,前途就难料了。


欲了解更多资讯,敬请关注2015全国医院建设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