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我国拉开新一轮医改大幕

为了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国拉开了新一轮医改大幕。自2006年6月医改启动以来,医改方案经历了近3年的酝酿、讨论和修改,到2009年3月5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后三年各级政府拟投入85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央财政投入3318亿元,以保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温家宝说,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努力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十一五,中央财政加大对县医院进行投资

“十一五”期间,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中央累计安排专项资金558.4亿元,支持近5万个医疗卫生机构项目建设,其中县级医院近2000个,乡镇卫生院23000个,村卫生室2000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82个,精神卫生专业机构116个。900所城市三级医院与2200所县级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和协作关系,并通过培养培训、对口支援、执业医师招聘等多种手段,改善基层服务条件,提升基层服务能力。

    新医改要求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的网络    

县(市)级医院是临床治疗型医院,是老百姓看病的主要场所,是临床疑难常见病、多发病以及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中心,是农村三级医疗网络的龙头,其目标任务是保证“大病不出县(市)”。新医改明确要求建立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以乡镇卫生院为骨干,以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医疗辐射网络。县级医院除了承担对危重病人的治疗和抢救,还将承担对乡村卫生机构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培训。

    2014县级医院试点覆盖50%以上县市

2013年新农合数据显示,县域患者外转率超过20%,距实现县域内就诊率90%左右的目标仍有差距。为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重中之重,2014年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县(市)的数量增至1011多个,试点覆盖了50%以上的县(市),覆盖农村5亿人口。改革的内容包括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推进分级诊疗,完善县外转诊和备案制度等。 

    推进医改,用中国式方法解决世界性难题

我国县级医院服务覆盖人口9亿多,是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大头”,占全国居民总数的70%以上,但其承担的医疗服务与其功能定位仍不匹配。把县级公立医院建设好了,就能有效地缓解城市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同时也可为城市公立医院的改革创造条件、积累经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重大的民生、民心工程,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李克强总理2014年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医改,要用中国式的方法解决世界性的难题。

    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出台

新医改以来,分级诊疗、强基层一直都是重点,县级医疗市场增长快速,但是离最理想的状态仍有较大差距,大医院尤其是知名的三甲医院仍是人满为患,离达到县域就诊率90%基本就诊不出县仍有很大差距。2015年1月4日,卫计委印发《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工作方案》(国卫医发〔2014〕48号),第一阶段即(2014年-2017年),遴选500家县级医院,并进行重点培养。

    扩大视野,聚焦第16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第16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全国县级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与综合服务能力提升院长高端论坛”致力于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前沿,洞悉改革热点与焦点问题;倾听来自一线院长吐露心声,反映基层管理者的一些新做法、经验与实践,从不同视角聚焦、探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反映基层声音,为县级医院决策者、为专家型院长开拓视野并补充管理知识、扩大视野与专业技能提供参考。

    我们聚合各级县医院院长、专家、设计师

“全国县级医院基础设施建设与综合服务能力提升院长高端论坛将于2015523日至25 日在辽宁大连世界博览广场内举办,是与《第十六届全国医院建设大会 暨中国国际医院建设、装备及管理展览会》同期的平行活动。 

此次会议将聚合全国各级县医院院长、党委书记、副院长、院长助理、院办主任等医院各职能科室的中高层管理工作者;我们邀请行业专家、官员、学者以及医院建筑设计师,从不同视角,不同层次,从医院院长的角度和实际需求出发,探讨人文管理、现代管理、细节管理等医院管理中的问题,探讨基础建设的设施结构与技术难题。帮助同行找定位想对策


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医用工程网新闻